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青衿染忆探茶韵 青春赋能振乡茶——曲师大学子走进日照东港解锁茶染非遗新可能​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王箭 周晓琳 张鳕 阅读:206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为深植乡村振兴战略根脉,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7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带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对乡村发展的热忱,奔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以一场沉浸式的"三下乡"实践,揭开茶染非遗的神秘面纱,寻找传统技艺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

踏入"无失山房",木质香混着淡淡茶韵扑面而来。实践团成员首先在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茶染作品展厅:靛蓝的桌布上晕染着茶叶的脉络,素白的丝巾间流转着茶渍的层次,每一件手作都像在讲述一段关于时间与自然的故事。"茶染不是简单的染色,是用茶叶的生命温度赋予织物新的生命。"王老师的话让成员们对这门技艺有了初步认知。

为了让理论落地,团队成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茶染初体验"。从挑选当季日照绿茶、凤凰单丛等本土茶叶,到控制煮茶的水温与时间,再到将棉麻布料反复浸染、氧化,每一步都需要精准拿捏。"原以为染布只是体力活,没想到光是调茶汤就要观察三次颜色变化,晾晒时还要根据湿度调整角度。"实践团成员小张擦着额头的汗笑道,"这让我明白,非遗里的'匠心',藏在一遍又一遍的专注里。"

在与王老师的深度访谈中,实践团更触摸到了茶染传承的现实温度。"这些年我们尝试过进校园、办展览,但真正能让年轻人主动接触的,还是让他们亲手做一件属于自己的茶染作品。"王老师坦言,当前茶染面临三大挑战:传统工艺耗时较长与快消市场的矛盾、年轻群体认知度不足、本土茶叶资源与茶染技艺的联动开发较少。这些问题让成员们陷入思考——作为管理专业学子,能否从市场运营、品牌打造的角度为茶染找到新出路?

"茶染不仅是手艺,更是日照的'文化名片'。"实践团队长李同学在总结时说道,"我们计划结合专业优势,为'无失山房'设计'茶染+茶旅'体验路线,开发茶染主题文创盲盒,用短视频记录茶染制作过程,让更多人看见日照茶叶从杯中到布上的蜕变。"团队还整理了访谈记录与实践素材,后续将形成《日照茶染非遗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为当地文旅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从指尖触碰到茶染的温度,到心中萌发助农的思路,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场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正如王老师所说:"非遗要活起来,需要年轻人的手,更需要年轻人的脑。"当"青衿染忆"遇见"无失山房",传统技艺与青春智慧的碰撞,正为日照的乡村振兴之路,染上一抹充满希望的茶色。

相关内容

青衿染忆探茶韵 青春赋能振乡茶——曲师大学子走进日照东港解锁茶染非遗新可能​

​为深植乡村振兴战略根脉,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7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带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对乡村发展的热忱,奔赴山东...

青衿染茶织乡韵,日照寻遗谱新章

为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密码,激活传统工艺的当代生命力,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于6月30日踏上日照东港的土地,走进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以一场...

“蕊浮茶鼎沸,色染道衣黄”—— 曲阜师大实践团探寻日照茶染非遗魅力

2025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山东日照东港区,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之旅。团队聚焦茶染非遗文化,在当地“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展开活动:...

曲阜师大实践团探茶染非遗,助日照茶乡振兴​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促进日照市东港区非遗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

青春探茶染 赋能茶乡兴

6月30日,我跟随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日照“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踏入工坊,茶香与草木气息扑面而来,非遗传承人向我们展示了茶染的完整流程:从筛选茶叶、...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