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30 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青衿染忆” 实践团走进山东日照东港区,开启暑期 “三下乡” 实践之旅。团队聚焦茶染非遗文化,在当地 “无失山房” 非遗手工坊展开活动:参观工坊与茶染作品、亲手制作茶染手帕,并与负责人深入交流,探究这项传统技艺对 “茶乡” 日照发展的推动作用。
前期筹备:调研铺路,规划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团队做了扎实的前期准备。成员们先广泛搜集茶染相关资料,系统学习制作流程;再结合日照非遗茶染的地域特点,确定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走访非遗工坊等方式展开调研,聚焦其对茶乡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选定日照市东港区 “无失山房” 非遗手工坊作为实践地点。
实地探访:沉浸体验,感知技艺
实践中,团队成员在日照茶染传承人朱春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非遗工坊及各式茶染作品。工坊内,一件件精美的茶染作品错落陈列,独特的韵味扑面而来,成员们仔细观察每件作品的细节,深切感受茶染技艺的精湛与独特。为深入了解茶染工艺品的制作,成员们主动参与制作过程。朱老师介绍:“茶染讲究耐心与细心,要选用优质茶叶,绿茶能染出淡雅的色泽,红茶则能染出厚重的颜色。制作时,通过对布料进行折叠、捆绑来创造花纹,比如扇形折叠后捆成同心圆,随意折叠卷起来能形成波浪纹,技巧和经验都影响着图案效果。” 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亲手制作,真切体会到这项技艺的魅力,也深知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不易。
访谈交流:剖析困境,深化认识
与朱春莲老师的深入交流,让团队成员对茶染非遗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朱老师坦言,尽管茶染技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在现代社会,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她提到,茶染技艺传承面临不少挑战,如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问题、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培养问题等。同时,她强调,非遗传承需要创新思维和现代技术的助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非遗茶染的宣传推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朱老师表示,非遗宣传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曲师大的学子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帮助日照非遗茶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其传播和保护贡献力量。她认为,非遗传承和茶乡发展离不开当代青年,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染技艺。
实践感悟:收获颇丰,责任在肩
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茶染非遗的现状与困境,还在实践中提升了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工坊里,大家亲身体验了从选材、煮茶到染色的全过程,每一步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学会了通过不同的折叠和捆绑方式制作独特花纹,真切感受到茶染技艺的精妙。
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交流,成员们对非遗茶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还为茶染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次实践,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也更明确了自己在非遗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