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路同行,巴适一夏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学子走进重庆北碚偏岩古镇,以“探寻非遗文化,感悟古镇魅力”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充满“巴适”韵味的实践之旅,通过采访诗人、拜访非遗传承人、体验传统技艺,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书写青春担当。
实践团首站来到古镇老街的一间雅致书屋,与当地知名诗人欧代进老师展开深入交流,欧老师手持自己创作的诗集,向同学们讲述着古镇的历史变迁与人文故事。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在诗词与现实的碰撞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偏岩古镇的独特意境,也为后续的文化宣传收集了丰富的素材。

图为欧代进老师为同学们讲解 贾月宁供图
离开书屋,实践团成员来到彩扎非遗传承人唐老先生的工作室。一进门,色彩艳丽的龙灯、花灯便映入眼帘,栩栩如生。“彩扎手艺讲究‘扎、糊、绘、饰’,每一步都要细致入微,才能让作品有灵气。”唐师傅一边演示彩扎技艺,一边向同学们介绍道。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竹篾、彩纸,尝试制作简单的彩扎挂件,从生疏到熟练,切身感受着传统技艺的魅力,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付出。

图为馆内工作人员为同学讲解画面 姚春林供图
活动最后,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一同体验舞龙非遗项目。在非遗传承人唐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身着统一服装,手握龙杆,随着锣鼓声舞动起来。起初,大家动作略显笨拙,但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和村民的热情带动下,逐渐掌握了舞龙的技巧,巨龙在大家的协作下时而盘旋、时而翻滚,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舞龙文化的热闹与喜庆,更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图为非遗传承人指导同学们舞龙 贾月宁供图
此次偏岩古镇“三下乡”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在行走中感受古镇风情,在体验中传承非遗文化。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用青春力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让“巴适”的古镇韵味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