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家校联动以行动消弭陌生隔阂,为乡村教育架起携手同行新桥梁

来源:常州大学 韦怡,劳文琪,朱菲菲 阅读:68 复制标题和网址

715日的开营仪式上,当丁花小学校长提及“希望家长们多支持夏令营活动”时,台下家长大多只是沉默地点头。负责家校沟通的志愿者能清晰感受到空气中的“距离感”——不少家长秉持着“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的观念,认为志愿者不过是“来走个过场”;而志愿者们自身,对家长的真实需求与乡村教育的实际现状也全然不了解。在随后的21天里,志愿者们凭借一次次耐心沟通与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活动,逐步打破了这种隔阂,推动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家校携手,共同为丁花小学筑起了一座独特的教育新桥梁。

支教工作刚启动,志愿者们便遭遇了“家长不理解”的难题。一位家长找到志愿者,语气中满是不满:“老师,我家孩子放暑假本要帮家里干农活,现在天天来学校画画、玩游戏,这不是耽误时间吗?”还有家长在私下议论:“这些城里来的志愿者,哪里懂乡村教育,说不定就是来拍几张照片,回去好交差。”听闻这些话语,志愿者们虽心生委屈,却也清醒地意识到,家长的质疑根源在于“不了解”——他们既不清楚夏令营的课程内容,也不确定这些活动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实际益处。

志愿者们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决定用“行动”来回应质疑。首先,他们设计了“家校联系本”,每天详细记录孩子在夏令营的表现,例如“今日小杰主动分享了田间观察的发现”“萌萌撰写了一篇关于奶奶的作文,情感真挚动人”;同时,志愿者们还会在联系本上附上一些“小建议”,像“可与孩子聊聊家中的老物件,助力其积累写作素材”。起初,多数家长仅在联系本上简单签名,随着时间推移,有家长开始在本子上回复:“感谢老师,我已和孩子聊了老槐树的故事,他说得十分开心。”

紧接着,志愿者们策划了“课堂开放日”,诚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听课。活动当天,家长们坐在教室后排,亲眼目睹孩子们用秸秆制作“生态模型”,聆听孩子们讲述“如何保护村口的小河”;他们还看到,平日里调皮的孩子在“小组合作”环节学会了谦让,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分享时间”里也鼓起勇气主动表达。课后,一位家长拉着志愿者,略带歉意地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今天才明白,让他多观察、多表达,同样十分重要。”

为了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夏令营中,志愿者们还组织了“乡村文化课堂”,专门邀请村里有特长的家长担任“老师”。村里的手艺人张爷爷,手把手教孩子们编竹篮;擅长做布鞋的李奶奶,带领孩子们认识各类布料、学习刺绣技巧;熟悉农活的王叔叔,为孩子们讲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当张爷爷看到孩子们专注地跟着自己学习编竹篮,还兴奋地说道“以后要编好看的竹篮卖给城里人”时,他笑着对志愿者说:“真没想到我这老手艺,还能教给娃们,真是太开心了。”

这些活动渐渐改变了家长们的态度。此前持反对意见的那位家长,主动找到志愿者说:“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回家后会主动帮我干农活,还会跟我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以前懂事多了。”还有家长主动提出要为夏令营提供帮助:有的送来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有的帮忙整理教室,还有的提议要和志愿者们一同策划“闭营演出”。

最让志愿者们感动的是“乡村义卖会”活动。他们组织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手工制品、撰写的作文、绘制的画作拿出来义卖,所得款项用于为学校购置图书。家长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主动前来帮忙布置场地:有的从家里搬来桌子,有的协助孩子们为作品定价,还有的积极发动村里的乡亲前来参与义卖。义卖当天,小小的校园里挤满了人,孩子们兴奋地向在场的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家长们则在一旁骄傲地注视着。最终,志愿者们用义卖所得的钱购买了200多本图书,为学校建立了一个“小小图书馆”。当校长与家长代表一同为图书馆揭牌时,一位家长说道:“这是咱们一起为孩子建起的图书馆,以后咱们要一起把它管理好。”

闭营当天,许多家长都赶来帮忙布置舞台、准备零食。演出结束后,家长们纷纷拉着志愿者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一位奶奶还悄悄塞给志愿者一袋自家炒制的花生,说道:“老师,你们走了以后,我们会继续支持学校,不让娃们的学习断了档。”看着家长们真诚的眼神,志愿者们突然领悟到,家校联动并非“要求家长配合自己”,而是“自己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乡村教育也不该“依赖外人输血”,而要激活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家长、村民都成为教育的“主人”。

支教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与家长建立了微信群,时常在群里分享孩子的学习资源与教育方法;学校也决定,今后定期举办“家校活动”,让家长能够持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从开营时的“陌生隔阂”到闭营时的“携手同行”,志愿者们收获的不仅是家长的信任,更树立了一种“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唯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拧成一股绳,才能为乡村孩子创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这一点,或许是比“教给孩子知识”更为重要的成果。

丁花小学活动照片

相关内容

家校联动以行动消弭陌生隔阂,为乡村教育架起携手同行新桥梁

7月15日的开营仪式上,当丁花小学校长提及“希望家长们多支持夏令营活动”时,台下家长大多只是沉默地点头。负责家校沟通的志愿者能清晰感受到空气中的“距离感”——不少家...

“丁支花香”志愿者落地了从 “照搬城市” 到 “扎根乡村” 的课程创新实践

7月15日的开营仪式上,支队长唐梅在介绍夏令营活动安排时提出“要结合乡村特色设计课程”,彼时作为教科学的志愿者,脑海中还满是城市里流行的“STEM课程”与“实验教具...

乡村孩子实现从沉默自卑到自信表达的成长蜕变

开营仪式上,主持人邀请孩子们上台分享“对夏令营的期待”,台下一片寂静。志愿者注意到,坐在角落的小宇把头埋得更低,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这是志愿者第一次见到小宇,他...

学子离开象牙塔入田间课堂获教育觉醒

7月8日的丁花小学,国歌声裹着麦香飘在校园上空。刚读大四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攥着印满教学理论的教案站在队伍里,心中满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孩子”的期待。那时的他们不曾想...

“丁支花香队”志愿者勾勒乡村教育从想象到认知的真图景

7月8日,“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坐着大巴车来到丁花小学,心里满是对“乡村教育”的片面想象:觉得这里的孩子“淳朴但落后”,觉得乡村教育“缺老师、缺资源”,觉得“丁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