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科学子三下乡”|照片问诊社区,童声唱响三岔
2025年8月20日,成都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筑梦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在万福村村委会开启第三天“家乡建设与爱乡情感”主题日活动。通过“照片找问题”的社区观察实践与“童声唱家乡”的音乐创作,引导小朋友们发现家乡现状、畅想家乡未来,将爱乡之情融入行动与歌声。
化身“小小镇长”,问诊社区找短板
活动上午,团队以“社区改造”为核心开启实践环节。团队成员首先提出“你们平时在村里玩,有没有发现不方便的地方”这个问题暖场,迅速调动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随后,团队成员将提前打印的社区问题照片(破损的井盖、断腿长椅、坑坑洼洼的路面等)发给小朋友们,直观呈现家乡待改进之处。
围绕照片,小朋友们化身“小小镇长”,在图中需要整改的地方标注相关问题:“垃圾未严格分类”、“地面坑洼,行人容易摔跤”、“盲道被自行车阻挡”等等。简单的提问与直观的照片,让小朋友们学会以“建设者”视角关注家乡细节,建立对社区的责任认知。
图1.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问题
图2.小朋友们积极标注图片中社区需整改的地方
规划“新家乡”,创意方案展巧思
在发现问题后,团队引导小朋友们从“诊断员”转变为“规划师”。小朋友们以“如果我是村长”为主题,结合前面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社区改造方案。“小小镇长发布会”环节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小朋友们依次上台讲解自己的改造方案,从“为什么要这么改”到“改完大家会更开心”,条理清晰地阐述想法。表现优秀的小朋友会获得“优秀小小镇长”的荣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创意的肯定,更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家乡建设的价值。
图3.小朋友们在台上讲解自己的改造方案
图4.团队成员帮助小朋友们一起思考改进方案
唱响《三岔湖》,童声传递爱乡情
下午的活动以“歌声颂家乡”为主题,教室秒变“录音棚”。团队成员先带着小朋友们逐句解读歌词:“晚风轻抚湖水蓝”是村口三岔湖的日常,“渔船靠岸笑声高”是熟悉的家乡场景,在解读中慢慢唤起小朋友们对家乡的记忆。
教唱时,团队成员逐句领唱,小朋友们还主动为歌词编配动作:唱“浪花追鹭影翩翩”就挥动手臂模仿浪花,唱“栈道玻璃画虹桥”就踮脚比出“桥”的形状,唱“渔船靠岸”就双手合十左右摇晃模拟摇橹。不过三遍练习,清脆的合唱声就响彻教室,伴着穿窗的湖风,把“万福村口榕树前,蒲扇摇梦入童年”的乡情唱得格外动人。
图5.团队成员逐句地教小朋友们唱歌
纸短情长,爱乡种子埋心间
一张充满奇思妙想的社区改造图,一首饱含真情的家乡儿歌,构成了小朋友们对万福村最真挚的告白。本次“家乡建设与爱乡情感”主题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敢于发现,更在他们心中种下“关注家乡、建设家乡”的种子,让爱乡之情从懵懂的情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与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