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为礼,蕴含千年仁义;马步生根,铸就少年筋骨。当古韵拳风拂过社区广场,中华武术的种子在孩童心田悄然萌芽。
2025年7月13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玛纳斯基层实践团走进御景苑社区,以“传承中华武术魂,弘扬传统正能量”为主题,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一场沉浸式的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聚焦武术技艺传授与武德精神培育,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深化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以武启智,一曲《下山》拉开活动序幕
“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难忍受的痛。”上午10时10分,随着一曲节奏明快、歌词励志的《下山》在广场上响起,实践团的武术教学展示正式开始。实践团成员以刚劲有力的中华传统武术动作配合歌曲旋律,时而舒展如行云流水,时而刚劲如猛虎下山,一招一式都展现着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孩子们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纷纷踮起脚尖、睁大眼睛,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广场上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新带领小朋友学习武术 杨咪咪供图
以武育人,传递正气与安全理念
武术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精神的传承。在表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结合歌词“一身正气荡人间,除暴安良我心愿”展开了生动的理论讲解。讲解中强调,弘扬正气、秉持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追求,但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们而言,在面对危险时,首要任务是保护好自身安全。“你们现在还处于成长阶段,尚不能熟练掌握自救技巧,更不具备出手相助的能力,”讲解者语重心长地说,“遇到危险时,一定要第一时间逃跑,向身边的成年人、警察叔叔寻求帮助,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孩子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回应,将这些实用的安全知识牢记心间。
图为实践团成员王新纠正小女孩的武术姿势 杨咪咪供图
以武筑基,从基础招式感受武术精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基础尤为重要。实践团成员从中华传统武术的起手式“抱拳礼”开始教学,向孩子们讲解这一动作中蕴含的谦逊与尊重——左手为掌,象征着善意与和平;右手为拳,代表着力量与勇气,拳掌相抱,寓意着以武会友、不恃强凌弱。随后,成员们示范了“四平马步”的基本姿势,讲解其对于稳固下盘、锻炼核心力量的重要性,并耐心纠正孩子们的动作,鼓励他们“站稳脚跟,才能扎牢根基”。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依然咬牙坚持,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图为阳光下认真学习的孩子们 杨咪咪供图
以武会友,古今武术碰撞绽放异彩
“我左手一式太极拳,右手一剑刺身前,扫腿这招叫清雪,破轻功飞燕。”伴随着歌曲中充满画面感的歌词,实践团成员王新与郭文浩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术表演——现代散打与传统古拳的精彩对撞。只见现代散打的直拳、摆拳、勾拳迅猛有力,鞭腿、回身踹凌厉洒脱,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爆发力;而传统武术古拳的中正拳刚柔并济,扫堂腿“清雪”灵动迅猛,“轻功飞燕”则轻盈飘逸,展现出传统武术的灵动与韵味。两种风格迥异的武术在广场上相互呼应,刚与柔、快与慢的碰撞让孩子们看得目不暇接,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表演结束后,两位成员还专门为此次活动拍摄了一段20秒的宣传短片,将这一精彩瞬间定格。随后,他们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出拳、踢腿的基本要领,如出拳时要蹬地转腰、力达拳面,踢腿时要重心稳定、动作协调等,并手把手地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动作练习。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模仿着摆出招式,尽管动作略显稚嫩,却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广场上一时间成为了武术的海洋。
图为实践团队员王新和队员郭文浩为孩子们做示范 王新供图
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此次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玛纳斯御景苑社区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中华武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正义、勇敢、谦逊的价值观与实用的安全知识。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基层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