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8月3日,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井冈新程”助农实践团奔赴江西省井冈山,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启为期9天的沉浸式党史学习及兴农助农社会实践。从理论课堂到实地走访,从情景教学到红色体验,实践团成员在这片革命热土,触摸历史温度,传承信仰力量。
7月27日,上午开营仪式与风采展示在一号报告厅热烈举行,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助农初心与探索热情以青春之姿亮相。下午进行“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实践团成员沉浸式模拟革命场景,亲身感受“支部建在连上”的关键意义,理解“党指挥枪”原则确立的深远影响。他们仿佛穿越回烽火岁月,见证革命队伍的涅槃重生,深刻体悟到组织力、凝聚力对奋斗事业的重要性。

7月28日,上午在井冈山基地进行“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授课,专家深度剖析革命历史,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内涵在实践团成员们心中扎根。下午进行“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革命先辈龙开富、张蕴韵的后人讲述传承故事,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变得可触可感。晚上红歌教学点燃热忱,激昂旋律里,实践团成员们心中革命情怀澎湃涌动,进一步筑牢助农路上的信仰基石。
7月29日,实践团前往黄洋界,黄洋界碑和炮台遗迹仿佛在诉说当年激战,先辈们以少胜多的智慧与勇气,诠释“坚定信念”能破万难。随后坝上村急行军体验让实践团成员们真切体会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不易,脚步丈量的不仅是路程,更是对“为理想拼搏”的深刻领悟。踏入八角楼,凝视旧址,仿佛看见先辈们在此笔耕不辍,以文字为剑、以思想为锋,探寻救国救民之路。这份“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精神,恰似灯塔,照亮小队成员们助农实践中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的方向。
7月30日,实践团成员上午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朱毛旧居和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各种各样奉献的故事诠释出了“无私付出”的革命情怀,激励实践团成员们以专业助力乡村,践行“服务人民”的担当。下午,实践团成员学编红军草鞋,大家专注编织,虽然粗糙材料磨出指尖酸痛,但也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历史课本中走进了现实体验。
7月31日,实践团走进罗浮镇丰田村开展走访调研 。漫步乡间,看产业发展、问民生百态,与村民唠家常,了解乡村振兴成果与难题。从田间作物长势,到特色产业规划,实践团成员们发挥农学院专业优势,为种植养殖出谋划策;听村民讲述生活变化,深知革命老区“人民至上”的传承,正化作乡村致富的底气。这一趟走访,让“助农有我”的信念更坚定,也为后续实践锚定方向。
8月1日,清晨实践团成员齐聚广场,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伴随雄壮国歌冉冉升起,全体成员肃立行注目礼,目光追随着那抹鲜艳的红,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赤诚与对使命的担当。下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井冈山博物馆内,馆展中历史脉络清晰铺展。从斗争烽火到精神传承,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内涵,更明晰助农实践中,要以“坚定信念”扛责,用“艰苦奋斗”实干,让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
8月2日,聚焦结题报告,实践团成员们把“井冈山精神”与所学专业结合,提炼助农实践路径——以“坚定信念”锚定乡村振兴方向,用“艰苦奋斗”深耕田间地头,借“依靠群众”凝聚乡村合力。
未来,“井冈新程”助农实践团将带着这份传承,让红色基因驱动青春助农,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续写“振兴有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