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走进宁波鄞州非遗馆,见人见物见生活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 洪思妍 阅读:125 复制标题和网址

大学生网报宁波7月8日电(通讯员洪思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非遗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可以完全融入现代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鄞州人民在辛勤生活中创造出大量具有鄞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鄞州区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地毯式的非遗田野调查,并于2008年成立鄞州非遗馆。

为更好地了解鄞州人民的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下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传非遗,守匠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达宁波鄞州非遗馆,通过切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文化氛围。

图为鄞州非遗馆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许颖 摄

鄞州非遗馆位于下应街道湾底村西江古村,走入非遗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前厅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成果的介绍墙,“鄞州非遗”四个字位于院落中轴线上的影壁,彰显古韵古香。该馆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囊括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市级非遗,共计22个传统项目入驻,是宁波市首家以非遗保护传承为主题,集现场技艺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及发展平台。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择一事,忠一生,从懵懂年少到青春芳华,如今两鬓飞霜,在枯燥乏味和孤独的时间里,非遗传承人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技艺之中,守住自己的初心,完成对传统技艺的敬仰与延续。

国家级非遗——骨木镶嵌

骨木镶嵌工艺精良,嵌雕精巧。以平面形的组合取胜,工艺制作上保持弯曲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可长时间保持完整,色彩素雅、花纹多姿,又可经久耐用,充分体现了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图为队员体验骨木镶嵌作项目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雨轩 摄

根据师傅传授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队员将画稿贴在骨片上而后锯骨,把锯好的花纹排列在待嵌的木板上,右手执针紧靠骨片用力划去,然后用小平刀轻轻地把纹样骨片铲起,接着凿槽,右手拿木敲柱用刀敲打刀柄头部,顺线开槽。由于道口不够薄,不小心将其余木块凿下来,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用胶合剂将已修边的嵌槽进行镶嵌,而后修光刨平,完成了作品。通过体验,队员们才知道巧手匠的不易,也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

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

金银彩绣风格独特,色彩浓郁,表现力丰富,应用广泛,不但适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欣赏,也用于宗教相关的帐慢和袈裟。

图为传承人制作金银彩绣作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陈诗怡 摄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先设计画稿,将它画在油光纸上,按图用针将画稿戳成细孔印花花板,然后将图案印在准备绣制的丝绸面上,上绷后根据指定色泽选择各色丝线,最后绣制。大面积的金银色,使队员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富丽堂皇而又不失典雅,体验到了手工刺绣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虎头鞋

图为传承人制作虎头鞋作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雨轩 摄

走进五号馆,队员们被虎头鞋制作的桌台吸引了目光。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制作的童鞋,从汉唐的武士虎头靴演化而来。传承人冯香云老师向队员们介绍了虎头鞋的来历,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老虎为百兽之王,民间常以虎来作为孩子的伴生物,除具驱邪镇定的作用外,还有祝福的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之意。

冯香云老师说:“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文化,我有着必须要传下去的决心。我们有义务把这项非遗文化传下去,发展前景是十分良好的。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了解虎头鞋历史,多来学习如何制作虎头鞋,然后多多宣传。我是很小就会做针线了,但那时候是生活所迫。虎头鞋样子非常可爱,做虎头鞋逐渐变成了我的爱好,我也想要将这份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学会之后一直教授给更多的人,所以一直在坚持。”

4.香包

图为传承人与队员制作香包作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雨轩 摄

在虎头鞋的桌台旁,摆放、垂挂着香包,精致小巧的造型令队员们驻足。传承人周管芬老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香包的历史文化。香包又称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线缠成的,也有碎布缝成的,内装中草药、白芷,配在胸前,香气扑鼻,具有驱蚊提神的作用。形状也有着巧妙的心思,例如葫芦形、如意形的香包,寓意福禄、吉祥,十二生肖形状则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随身携带的带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线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别的民间艺术品。

周管芬老师说道:“我在这里已经八年了,去年十月七日,有一位大学生来跟我做香包,从早上九点跟我一起做,终于做完的时候,他开心的拍起手说‘我成功啦我成功啦!’,看到他的反应,我也非常的开心!我希望大家都能多宣传了解,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去年曾去栎社机场宣传,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香包,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5.布龙

图为非遗团队体验舞龙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雨轩 摄

相传位于鄞、奉交界的大岙村有700多年历史,先人们常在干旱年求雨于山里的金峨老龙,且有求必应。于是,村民们就在100多年前自发组建了舞龙队,以示感恩。到1937年时已有相当的演技、规模与声望,抗日战争胜利后则更趋成熟。每当逢年过节,舞龙队纷纷出乡,过街穿巷进行表演,数十年来几乎从未间断过。大岙布龙皆为九节龙,龙头彩绘,饰以彩珠,闪闪发光,龙节内用竹篾扎成,龙身用细钢丝支撑,整个外型相当美观。

步入四号馆,任师傅拿起五面锣敲响了有百年历史的舞龙鼓锣,声势浩大的锣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队员们纷纷尝试大岙布龙的表演,在与传承人任国夫老师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舞龙的历史文化。任国夫老师说,他从小就喜欢舞龙,25岁开始就进行了这份传承工作,做这行已经40年了,每个礼拜在鄞州非遗馆上三次班,其余时间去学校上课,教学生舞龙。怎样把龙舞起来,怎么把龙做起来,九个人一个团队。大岙布龙的特色就是:快,圆,滑。曾经有一个文化馆的领导说过,‘你们这条龙,小巧灵通,技艺高超,速度快,活龙活现’。一个人舞得不好,整个团队都不好了,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希望这份精神可以传递给大家。

图为队员对任师傅进行采访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雨轩 摄

“布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特色。我是布龙的第五代传承人,我们大家都是龙的传人。老祖宗的东西是不能被忘记的,一点一滴传承下来,我是非常开心的。同时参加比赛,也是为国争光。”任师傅自豪地介绍道。布龙将登上亚运会舞台,作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节目,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布龙的魅力。

图为非遗团队合影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雨轩 摄

随着时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至今经历了跌宕起伏,但老一辈人仍旧坚守在手艺台前,在弘扬和发展中守护它们自身的价值,鄞州非遗馆找回了遗落在时光深处的文化记忆,给予广大体验者一个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成立非遗博物馆作为一种新的技艺体验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对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经过今天探访非遗馆之旅,队员们深入实践,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普通人在日复一日中,不断磨练技艺,修炼心性,倾尽一生,铸就平凡的伟大。“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中华儿女要在时代的浪潮中让匠心凝聚,熠熠生辉。

相关内容

青春力量托举梦想——中北大学学子谭炫艺的云端助学和社区服务实践

夏日炎炎,在由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河津市民政局、河津市文明办、共青团河津市委、河津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河津市“云端助学益起成长”大学生辅导小朋友志愿项目中...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