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彩万花筒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盛夏‘童’行”暑期三下乡科学送教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丰富青少年儿童暑假生活,2023年7月4日下午14点30分,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青春飞扬·盛夏‘童’行”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重庆市丰都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实验课程——“万花筒”。本次课程的主讲人为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吴倩。
万花筒是传统的光学玩具,里面装着一个神奇又美妙的童话世界。小吴老师首先通过《万花筒》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情节,自然地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万花筒,再向同学们介绍万花筒悠久的历史,它诞生于19世纪的苏格兰,是由一名研究光学的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发明的,是一种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通过光的反射而产生影像的趣味科学。同时,它以三棱镜为基础,放上许多色彩纷呈的玻璃碎片,由光线反射出现多对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并且,布鲁斯特爵士还发现,移动碎片,镜子上图案也会随之变化。
紧接着,小吴老师又带领大家观看有关万花筒内部结构的教学视频,并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万花筒的制作步骤。她利用手边的制作材料为同学们现场演示,使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明确实验细节。之后,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创作,创新万花筒样式,制作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万花筒。
此次万花筒实验借助手工制作的形式,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如何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进行创作,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学理论学习的乐趣,增长了科学知识。同时,“青春飞扬·盛夏‘童’行”志愿服务队希望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本次科学实验课,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向英格兰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一样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倡导人人参与科学普及,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记者:吴 倩
摄影:向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