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7月11日讯(通讯员苏家鑫)
七月的黄冈,朝气蓬勃。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便轻叩宿舍门扉,温柔唤醒睡梦中的学子。孩子们踏着晨光开启新的一天,教室里的朗朗书声,传递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实践队员们也步入课堂,美术、历史、军事技能、音乐、地理等学科依次展开,“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以精心设计的课程为笔,以孩子们求知的目光为墨,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挥洒青春。
光影课堂:素描里的成长
画室里,阳光透过玻璃,在石膏像与静物间流淌。这是美术课的第三次素描实践,队员曹慧婷正引导学生们用画笔捕捉立体世界。带着前两次积累的经验,孩子们眼中充满专注与期待。老师首先借助投影点评作业,将优秀作业展出,剖析其中的光影处理与结构把握的精妙之处,也指出线条、比例上的不足。随后,她现场示范,笔尖在纸上游走,从整体构图到局部刻画,石膏的立体与质感渐渐显现,学生们屏息凝神,仔细学习观察画画的技巧与方法。实践环节开启,画室里只余铅笔与画纸摩挲的沙沙声。面对更复杂的陶罐、水果与衬布组合,孩子们从容应对:有的反复测量,勾勒轮廓;有的铺陈色调,区分明暗。遇有困惑,便主动举手请教。曾为线条凌乱苦恼的小胡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从大局着眼,画面变得井然有序。时间悄然流逝,一幅幅虽显稚嫩却透着自信的作品逐渐成型。下课铃响,孩子们意犹未尽。这第三次实践,不仅是技巧的锤炼,更是艺术思维的萌芽,他们在光影与线条的交织中,向梦想又靠近了一步。
影像穿梭:历史的回响与启迪
上午的历史课堂上,投影中的中国探索之旅斜照进教室,历史课堂里,多媒体屏幕亮起,一场跨越时空的近代中国之旅正式开启。这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上,历史老师以精心剪辑的近代史视频为引,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课程最后,老师将视频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历史脉络,通过时间轴梳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觉醒的历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视频+讲解”的学习方式,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不仅理清了复杂的历史事件,更让他们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仍沉浸在历史的思索中。这堂实践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点燃了同学们探寻历史真相、感悟时代精神的热情。
关怀与勉励:领导视察寄厚望
临近中午,湖北师范大学学校领导莅临校区,视察“爱童行”实践队支教工作并亲切慰问队员。在七年级军事技能课堂上,随着老师口令“1,2,3!”,学生们以洪亮铿锵的“老师好!”热情相迎。领导们询问课程内容后,观摩了学生操练。随着“立正!”等口令陆续下达,学生们动作整齐划一,气势恢宏。校领导对该军事课程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实践队的队员们多开展此类军事教育,以此拓展学生视野,增长才干。视察结束后,领导们关切询问实践队队员们在生活与教学工作方面的困难,并高度赞扬前期工作成果,指出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将课堂所学融入社会实践,既服务社会,又锻炼了自身。
活力傍晚:汗水中的荣光
晚自习后,军事课老师组织两个年级复习捕俘刀技能,随后展开男生单杠角逐。比赛激烈,各年级前三名脱颖而出。实践队队员为获奖学生颁发奖品。这场体育较量,不仅强健了体魄,也为日后即将步入初三的学生的体育中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夏天,在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他们将知识的火种化作春风细雨,无声地浸润每一颗年轻的心;用辛劳与汗水作养料,悉心浇灌乡村孩子们心中蓬勃生长的梦想之苗。他们甘为引路的微光,在孩子们探索世界的起点,投下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希望。这束光,照亮了素描纸上的明暗交界,点燃了历史影像中的思想火花,也辉映着军事操练时挺拔的身影与单杠上滴落的汗水。而孩子们回馈的纯真信任与点滴成长,则是对这份付出最珍贵的回响。这是一场青春与童真的相互照亮,一次梦想与责任的深情对话。微光虽小,汇聚成芒。队员们与孩子们携手走过的这个夏日,那些共同经历的课堂、比赛与欢笑,已深深烙印在彼此的记忆深处,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也最富有生命力的印记,见证着梦想在此刻悄然绽放的芳华。
图为实践队队员金洪媛在为学生传授历史课(通讯员李亚男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苏家鑫带领学生给领导展示捕俘刀(通讯员李思羽摄)
图为湖北师范大学校领导对实践队队员们进行亲切慰问(通讯员李思羽摄)
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