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黄冈,暑气蒸腾,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教室里却涌动着蓬勃的朝气。湖北师范大学“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踏着晨光走进校园,开启了又一天的支教时光。今日的课程表上,美术、语文、历史、数学、地理等学科依次展开,队员们以精心设计的课堂为笔,以孩子们的求知目光为墨,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美术教室的画纸上。实践队队员曹慧婷——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出立体的图案。“大家看,一根直线可以是地平线,一组排线能变成阴影——素描的魔力,就藏在这些线条里。”上午的美术课上,队员曹慧婷站在讲台上,手里的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划过,一条笔直的横线从左至右延伸,“今天我们不学复杂的图案,先练‘拉线’和‘排线’,这是素描的基本功,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
今天的语文课以"成语接龙"为主题,余晚婷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让孩子们当造句小鬼才,让同学们用成语接龙造句,已击鼓传花的形式,让孩子们边玩边学。今日的语文课以“趣味成语”为主题,余晚婷特意设计了“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的组合游戏。规则很简单:鼓声停时,拿到花球的同学需从“成语库”中任选一词作为开头,接下来全班依次接龙,接不上的同学要表演一个与成语相关的小节目,如解释词义、用成语造句。“这不仅是玩,更是在积累词汇——就像盖房子要一块砖一块砖地垒,学语文也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记。”余晚婷的话让孩子们跃跃欲试。
游戏开始后,笔在教室间飞转,鼓声时快时慢,孩子们的心跳也跟着节奏起伏。“从‘惊天动地’开始!”第一个接到花球的男生响亮地说出成语,下一个同学立刻接上“地动山摇”,紧接着“摇头摆尾”……成语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偶尔有人卡壳,让同学们说惩罚,同学们激烈讨论说让他做俯卧撑做20个,他又说我选择再想想。一句话逗得全班大笑,一节课充满了活力与欢乐。
提出了"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人和人为什么会相遇?"这三大问题展开。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故事来思考问题,每个同学都认真听着苏家鑫老师讲课,情到深处时甚至流下了回忆的泪水,不是悲伤,没有开心,而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释怀。
“今天我们不学新内容,先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但老师要请几位‘小老师’来讲题。”上午的数学课上,队员吕鑫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一阵小声的惊呼与期待。他提前挑选了三道难度适中的试卷应用题,分别对应“图像问题”“数形结合”“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并邀请三位同学担任“小老师”,每人负责一道题的讲解。
课上,刘欣阳首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让大家意识到情绪管理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情绪的产生机制,帮助学生理解“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的正常性,鼓励大家正视情绪而非压抑。在互动环节,刘欣阳设计了“情绪树洞”“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学生们通过匿名写下近期的情绪困扰并集体讨论应对思路,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与处理方式。她还现场示范了深呼吸放松法、积极心理暗示等简单易行的调节技巧,让学生们即时练习、亲身体验。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黎哲与辅导员郑甜甜来慰问时,正赶上孩子们在操场进行课间活动。黎哲书记则细心询问队员们的食宿情况:“住得还习惯吗?食堂的饭菜合口味吗?有任何困难随时跟学校说,给学生发小奖励什么的,奖状都告诉我们,给你们建议和指导。”并给我们带来了物资。
微风拂过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香樟树梢,一场关于艺术与成长的对话在会议室温情开启。湖北师范大学“爱童行”实践队负责人与黄冈师范学院负责人围坐一堂,指尖划过精心草拟的节目清单,轻声探讨着初中与小学文艺汇演的排练细节。从匕首操的队形编排到诗朗诵的声部融合,每一个方案都浸透着对孩子们的期待——期待让乡村的歌声乘着风飞向远方,让稚嫩的舞步踩响成长的节拍,让这场汇演成为孩子们暑期里最闪亮的记忆碎片。
夕阳西下时,华桂校区的操场上,孩子们还在和队员们分享今天的收获:美术课上画的画,语文课上写的诗,历史课上扮演的角色……一张张笑脸,像夏日里盛开的向日葵。
“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知道,支教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当他们在美术课上画出远方,在语文课上写下家乡,在历史课上触摸传统,在数学课上计算生活,在地理课上丈量天地时,梦想的种子已在心中悄悄发芽。
这个夏天,华桂中学的教室里,知识正顺着阳光流淌,浇灌着乡村孩子的梦想。而“爱童行”的队员们,愿做这阳光下的引路人,陪着孩子们一起,等待花开的那天。
图为实践队员余晚婷在和学生一起探讨趣味文学成语接龙(通讯员苏家鑫摄)
图为实践队员吕鑫在和一名同学一起教孩子们一次函数(通讯员余晚婷摄)
图为实践队员苏家鑫在讲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一堂心理课(通讯员余晚婷摄)
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