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吕梁山区,阳光炽烈。长安大学“渭水启航,绘梦青塘”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将一堂别开生面的“用阳光‘发电’的魔法板”科普实践课带进乡村课堂。这不仅是一次暑期支教,更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将前沿科技理念与国家“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为乡村孩子心中播撒下绿色发展的种子。
青春赋能乡村 响应国家战略召唤
长安大学“渭水启航,绘梦青塘”实践队前往前青塘九年至学校,精准对接国家推动教育公平、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队员们深刻理解,在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征程中,提升乡村青少年科学素养、拓展其视野至关重要。他们精心设计课程,旨在将国家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和“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活动,以青春智慧为乡村注入科技活力,赋能可持续发展。
图 1实践队员为孩子们介绍国家战略(杨佳阳摄)
“阳光魔法”进课堂 点燃绿色探索热情
实践队员们化身“绿色科普使者”,以光伏板这一神奇的“魔法板”为核心教具,为前青塘的孩子们开启新能源世界的大门。课堂上,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实例,讲解光伏发电原理,阐释其作为国家新能源战略“绿色引擎”的重要性。孩子们不仅了解到太阳能路灯、卫星“翅膀”的奥秘,更在激动人心的动手环节,亲手组装出简单的光伏小风扇。
在“轻拿轻放硅片”、“红对红、黑对黑准确接线”、“完成组装举手待检”的严谨操作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呵护着脆弱的“阳光捕手”。当亲手组装的装置成功驱动小风扇转起来,孩子们眼中迸发出惊奇与兴奋的光芒——这束光,不仅点亮了灯泡,更点燃了他们对清洁能源的好奇与探索热情。一块块小小的光伏实验板,成为国家宏大“双碳”战略在乡村课堂最直观的微观载体。
图 2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王思懿摄)
连接国策根植理念 播撒未来绿色火种
课程巧妙地将光伏的“绿色超能力”——无污染、零噪音、取之不竭——与国家“双碳”庄严承诺紧密相连。队员们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何要大力发展光伏?答案清晰指向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目标。孩子们通过亲手实践深刻体会到,他们组装的不只是实验装置,更是参与国家绿色未来的一份小小“承诺书”。
图 3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光伏小风扇(周泠佚摄)
这堂融合动手实践与战略认知的课程,其深远意义远超知识本身。它将国家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以最生动的方式根植于乡村少年心田,在他们心中培育起热爱科学、关注环保、理解国策的种子。这些今天在前青塘亲手“点亮阳光”的孩子,未来很可能成为推动当地绿色发展、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新生力量。
“我们希望用这‘阳光魔法’,让孩子们知道科技能改变生活,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他们今天的每一次探索,都是国家绿色未来的基石。”实践队员感概到。当孩子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制的光伏小风扇,脸上洋溢的笑容,正是国家新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乡村沃土萌发的希望之光。长安大学“渭水启航,绘梦青塘”实践队以实际行动,将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阳光魔法”为前青塘的孩子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科技感与绿色希望的未来图景,真正把青春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图 4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的合照(杨佳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