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声,骄阳似火。同大镇刘墩村的暑托班内,却是一片盎然生机。今年七月上旬,巢湖学院“守护童心 一同长大”志愿服务团用11天时光,将精心设计的传统文化课堂带入乡村,为当地儿童编织了一段浸润文化馨香的成长记忆。
节气物语:激活古老智慧
课堂上,动画短片中流转的节气图景——春分归燕、夏至蝉鸣、秋分叶舞、冬至飞雪,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传统智慧的距离。志愿者穿插其间,指尖轻点节气图,将“清明插柳避灾”的古老智慧娓娓道来,细说“冬至饺子御寒”的民间温情,更结合家乡习俗趣谈“立秋啃秋瓜”的妙处。在“听故事猜节气”的互动环节,孩子们小手林立,争先恐后:“清明扫墓又踏青!”“冬至饺子暖耳根!”传统智慧在童言稚语中悄然扎根。

巧手生花:千年非遗“剪”入童心
《指尖非遗·千年剪影工坊》里,红纸翻飞,剪刀轻舞。当志愿者展示精致的锦鲤、饱满的“福”字和灵动的动物剪纸时,现场惊叹连连。“剪纸可是千年传承的指尖艺术”,志愿者边讲解历史,边悉心指导折纸、勾画、运剪。孩子们从最初的紧张到渐入佳境:对称窗花初绽、名字首字母跃然纸上,更有层层叠叠的“小红花”在反复折叠的纸张中绽放。孩子们高举作品,纯真笑语中传递着对非遗最质朴的理解。

汉字魔法:一笔一画见乾坤
汉字游戏成为点燃思维的催化剂。当“日”字写在黑板上,“加一笔变何字?”的提问引发脑力激荡:“一横成‘目’!”、“一竖变‘田’!”;面对“木”字,创意奔涌:“添横是‘本’!”、“加撇成‘禾’!”,更有孩子指向“十”字:“一撇升‘千’!”每一次破解笔画的魔法,都伴随着小小课堂里的欢呼,孩子们在游戏中触摸到方块字构形的奇妙与智慧。

离别之际,孩子们递上的剪纸留有稚拙印记,笔记中记下歪扭的节气名称,口中仍念念不忘汉字游戏的乐趣。这个夏天,刘墩村的蝉鸣依旧,阳光灿烂,但暑托时光已被悄然染上文化的亮色——那是传统文化在童心中萌动的嫩绿,是非遗技艺在指尖盛放的鲜红,更是智慧与欢乐交织的暖黄。这抹色彩在乡村孩子的记忆中晕染开来,也因这场文化之约,让整个暑期格外丰盈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