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走进位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脚下的小白杨哨所陈列馆。这座承载着戍边记忆的展馆,系统展现了边防军人扎根边疆、守护家国的奋斗历程,让寻访团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悟“小白杨精神”的深厚内涵。
寻访团成员走进小白杨哨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挺拔的白杨树——树干上斑驳的刻痕记录着岁月风霜。驻足凝视时,寻访团成员望着树下一块石碑,仿佛能触摸到那份“像白杨一样守边”的执着。
进入到“战场再现”展区,先进的灯光、逼真的沙盘和高还原度的模拟技术,系统还原了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战斗场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故事,让寻访团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年边防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
步入“白杨风采”展区,成员们的目光被墙上《小白杨》的词曲吸引,纷纷在歌词前驻足。凝视着那些承载深情的音符与文字,仿佛能看见当年树苗在戈壁风沙里挣扎扎根的模样。展厅里,锈迹斑斑的枪支、满是补丁的军装静静陈列,与歌词里“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的字句交织,让大家真切触摸到戍边人在艰苦中坚守的温度——原来“坚守”不只是一句誓言,是风沙打磨不掉的信仰,是岁月侵蚀不去的担当,小白杨扎根边疆的倔强,早已融进战士们的身体里,化作守护家国的永恒力量。
通过本次参观,让寻访团成员真切触摸到“小白杨精神”的温度——是幼苗在绝境中向上突围的倔强,是战士身着补丁军装仍守望边关的担当,更是和平年代里,每一个中国人应当接续传承的信仰。祖国版图上的安宁,从不是理所当然,是无数人把“坚守”二字刻进骨血,以青春甚至生命托举而来。
(文/晋浩洋、方馨 摄/王熙媛、李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