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染忆”实践团队走进日照东港“无失山房”,在青瓦木窗的古朴工坊中,与千年茶染技艺展开深度对话,用研学实践探寻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
实践期间,队员们围聚在非遗传承人身旁,系统学习茶染全流程技艺。从挑拣带梗老茶——传承人强调“纤维紧实才能染出温润色”,到土灶熬煮染液时看茶汤从清亮渐变为深褐、闻茶香混着水汽漫遍工坊,再到亲手将白布轻捏浸入染缸,见证茶褐色如墨晕般缓缓晕开,而后反复晾晒、按压确保颜色稳固。“染布得有耐心,就像候茶发芽,急了就失了那份醇厚”,传承人的话语,让队员们在实操中真切领悟“匠心”的深层含义。
与传承人交流中,团队也摸清了茶染技艺当前面临的困境:日照本地能独立完成全套茶染工序的手艺人仅五人,且多已年近七旬;受限于宣传力度不足,茶染作品仅在本地小范围流通,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不过,老艺人提及茶染与日照的羁绊时语气恳切:“咱日照是茶乡,茶染是茶叶‘结’的另一颗果,要是能让更多人看见,既能守住老手艺,又能帮村里兴旅游。”
带着这份嘱托,实践团队迅速规划帮扶行动:计划拍摄“茶染物语”系列短视频,直观拆解茶染技艺细节以扩大传播;设计融入茶染元素的笔记本、餐垫等文创产品,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同时联动本地茶园,打造“采茶+染布”沉浸式体验游项目,让茶染技艺更贴近大众生活。“让茶染从工坊走进寻常日子,才是最好的传承”,一名队员在实践笔记中写下这句感悟。
夕阳透过工坊木窗,洒在队员们亲手染制的茶巾上,茶褐色在余晖中更显柔和。队员们深知,此次实践只是起点,未来将持续发挥青春力量,推动茶染这项老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让日照茶乡的故事,因这抹独特的非遗色彩更添悠长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