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暖风支教实践队在安溪县湖头镇顺利开展了“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送教主题夏令营活动。经过两周的授课,实践队成员们收获颇丰。接下来,一起听听他们的独特感悟吧!
支教队员陈思妤
转眼间,此次暖风支教接近尾声。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们低头写字的认真模样,我才发觉在这段时光里我们都已悄然成长。初来时,总担心自己准备不足,怕辜负了“老师”这个称呼。孩子们也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课堂乱作一团。但慢慢地,孩子们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学会倾听。而我,也在这方寸讲台上完成了蜕变——从最初的自我怀疑到如今的从容自信。课间,有孩子塞给我一块巧克力、一幅可爱的涂鸦、亦或是他们的手工作品。这些小小的温暖,让我明白教育不只是一场单方面的付出,更是心与心的相互靠近。
支教队员程俊
记得第一堂八段锦课,孩子们听说要学“老头老太的体操”,个个兴致索然。直到我将一整套立式八段锦打得气势磅礴,孩子们逐渐提起兴趣,随着我喊的拍子渐渐进入状态。有的孩子把“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做得像招财猫,惹得全班哄笑。如今支教即将结束,每当我听到“起势”的音乐,总会想起那些童真的笑脸。原来文化传承,是让千年智慧,化作晨光里一个个鲜活的“骑马蹲裆式”。
支教队员杨秀文
来到湖头支教的这段时间,过得挺开心的。我既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又是低年段心理、朗诵、音乐和八段锦课的任课老师,不算轻松,但孩子们特别配合。心理课上,他们会认真听我讲小故事,还会把心里的小秘密悄悄告诉我;音乐课上,跟着我唱歌的时候,一个个声音响亮;练八段锦时,虽然动作歪歪扭扭,但学得特别起劲。每天看着他们跑过来喊“老师好”,心里就暖暖的。支教的时光不算长,但和这些小家伙在一起的日子,简单又踏实,挺难忘的。
支教队员谢孟婷
回望支教的这段时光,累与暖交织成难忘的记忆。起初担心课堂氛围沉闷,但孩子们的积极却远超预期,每双亮晶晶的眼睛里都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在趣味数学课上,高举的小手和期待回答问题的眼神让人又惊又喜;在树叶拓印课上,孩子们用树叶和颜料绘制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作。支教接近尾声,才惊觉时间过得飞快。这段经历比想象中更温暖动人,比预想中更有分量,孩子们的笑脸成了最珍贵的收获。
支教队员张怡欣
本次暖风支教,我的教学任务是舞蹈《大梦想家》和古诗词课程。舞蹈课上,从分解动作到合乐练习,孩子们用稚嫩的肢体诠释着对梦想的向往,或许他们的动作不是很标准,但每个孩子都在用心去学。古诗词课上,有趣的emoji猜词以及古诗词的常识问答,让小朋友们都乐在其中,第一次上课就能收获孩子们的喜爱让我深受感动。这段时间的相处,看着他们从羞涩到自信展示成果,坚定自信的眼神让我明白,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用爱点燃希望。这段时光,因孩子们的成长蜕变而显得意义非凡。
支教队员叶林玉
支教给我一种神奇的感觉,我曾参加过一次支教,那段经历给我留下的回忆,或许是我深知支教的艰苦与困难,但还是坚定参与此次支教的原因。在支教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孩子,从第一天的完全陌生到现在能记住所有孩子的名字。他们中有人调皮捣蛋,有人乖巧懂事,但都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抹色彩:英语口语课上,认真跟读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热烈的红色;手工课上认真学习步骤,做出自己作品的灿烂的黄色;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暗淡的灰色……这些色彩交织,形成了我独特的支教记忆。
支教队员罗雨轩
这段支教时光,烙印心底。作为生物老师兼班主任,肩上承载着双倍的重量,亦有双倍的收获。课堂上,尽力让生物“活”起来:讲述动物世界,讲述食物链以及生态系统……每一次他们眼中闪现的惊奇与领悟,都让我无比欣慰。作为班主任,则更像一位“大家长”,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疏导成长的烦恼,鼓励他们勇敢追梦。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靠近。我教会他们探索世界,他们教会我坚韧与纯真。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义——是点燃心灯,是播撒希望,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未来无限可能的种子。
队员们带着蓬勃朝气踏入安溪湖头,以教育热忱并肩同行。大家同以知识为笔、爱心为墨,在教育的长卷上书写,于安溪湖头的土地,用真心浇灌希望的蓓蕾,帮孩子们筑牢逐梦的基石。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更多童真被点亮,更多理想在湖头的山水间扎根生长,绽出满野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