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的日照,茶香与草木香交织弥漫。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循着非遗文化的脉络,走进日照“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在茶染技艺的浸润中,开启了一场传统与青春的对话,探寻这项古老工艺如何为“茶乡”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走进工坊,架子上悬挂的茶染作品映入眼帘:浅褐与深棕交织的围巾、带着自然花纹的帆布包,每一件都透着时光沉淀的温润。实践团成员们先聆听了手工坊负责人对茶染历史的讲解——这项技艺源于古人对茶渣的巧妙利用,将泡过的茶叶煮出茶汤,再用棉布、丝绸等面料吸附染色,既环保又独具美感。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是亲手体验茶染手帕的制作。在师傅的指导下,成员们从选茶开始:陈年普洱能染出沉稳的深褐色,绿茶则带来清浅的黄绿色。煮茶时,茶汤在锅中翻滚,茶香袅袅升腾;待温度适宜,大家将洁白的手帕浸入茶汤,再用棉线、竹片等工具进行扎绑——简单的打结能形成对称花纹,缠绕竹片则会留下条纹印记。经过反复浸染、晾晒,原本素净的手帕渐渐染上了自然的茶褐色,解开绳结的瞬间,独一无二的图案惊艳了所有人。
“看似简单的步骤,其实藏着大学问。”一位成员感慨道,温度、时间、扎绑力度的细微差别,都会让成品截然不同。这次实践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亲手触摸的生活智慧。
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们与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到日照正尝试将茶染技艺与当地茶文化旅游结合,让游客在品茶之余体验染布乐趣。大家纷纷表示,会把这次“茶香染布”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同龄人,让更多人知道,在日照的山房里,有一群人正用茶汤晕染着传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