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永乡镇:小苹果成就大产业 全链条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专访永乡镇镇长
2025年7月14日,兰州大学赴陕西洛川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走进洛川县永乡镇,围绕“共同富裕视域下洛川苹果全产业链对乡村振兴的推动路径”主题,对永乡镇镇长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镇长介绍,苹果是永乡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约95%的群众收入来源于苹果种植及其相关产业链工作。即使在农闲时节,果农也广泛参与苹果分拣、包装、运输等环节,形成了“全年有活干、月月有收入”的产业链就业模式。
近年来,永乡镇在苹果品种优化方面不断发力,引进“黄金维纳斯”“瑞香红”等新品种,并将传统“乔花果”改为“矮花果”,提升了种植密度与质量。在生产环节,镇政府大力推广科技兴果战略,通过对果农开展系统性的技能培训,引导果农采用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烟雾防冻等技术,有效保障了果实的产量与质量安全。
镇长特别提到,永乡镇之所以能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苹果全产业链,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苹果种植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二是果农经过多年实践与系统培训,具备了较高的技术素养,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种得好、卖得出、卖得贵”。
在销售环节,永乡镇正积极探索多元化路径。一方面,镇政府组织开展苹果销售技术培训,依托苹果经济人资源,搭建果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利用冷库储存、冷链运输、智能分选、精细分级及深加工等手段,延长苹果销售周期,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当地还积极拓展外贸渠道,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出口;同时借助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通道,助力苹果“走出去”。
谈及市场销售中的困境,镇长坦言,虽然通过反季销售稳定了果农收入,但由于市场对苹果品质的统一性要求较高与个体果农难以完全匹配的矛盾,加之信息传递滞后,销售过程并不顺利。对此,镇政府专门成立了苹果营销办公室,依托洛川电视台、微信、抖音及农村大喇叭等多种媒介,及时发布市场供需信息,助力果农精准对接市场。
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永乡镇大力推动“果旅融合”战略,将阿寺村打造成“果旅融合示范村”,并依托“洛川会议”这一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不过,受近年来客源减少与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略显低迷,仍有待提质升级。

总结永乡镇苹果产业的发展经验,镇长归纳为三点: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二是以技术为支撑,贯通生产销售全过程;三是建立完善的灾害应对体系。目前,当地已形“天上、树上、地上”三位一体的减灾模式:天上通过人工干预天气应对冰雹,树上架设防雹网降低损害,地上利用烟雾发射机防冻保果。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果农提供坚实保障,每亩地只需缴纳40元保费,即可获得3000元保额的补偿。
此次专访不仅让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永乡镇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与挑战,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洛川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