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控制学院“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追捕年味(3):安徽省明光市之年味乡愁

来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 李华 阅读:110 复制标题和网址

春节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和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去保护和传承。为了深入追捕年味,“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安徽省明光市进行采访调研,入乡随俗了解并宣传明光市的年味,以此为传承保护年味作出贡献。

明光市的年俗丰富多彩。腊八节的腊八粥是必须要喝的,它寓意着增福增寿。少数家族会在年前选择返乡祭祖,作为对先人的纪念,也寓意着祈福新的一年能够继续得到祖先庇护。除夕当天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就是放炮了:小孩子们砸摔炮,点仙女棒;大孩子们放擦炮,点烟火。吃年夜饭前点鞭炮是必须的,年味就在这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慢慢达到顶峰。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群孩子就结伴去逛花市。人们各个手提着灯笼,背上待会要使用的“军火”,向着南湖公园进发。本市最大的公园——南湖公园便是市民们庆典的中心。这里吵闹的就像是战场的交火中心,一连数日“炮火连天”,在跨年时刻的疯狂尤为更甚,烟花之彩遮天蔽日,烟雾缭绕使人伸手不见五指!直到如今,耳畔都仿佛有噼里啪啦的炮声在嗡嗡作响。狂欢一直持续到深夜,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保留了北方的叩首礼,在给老人与长辈们拜年时,孩子们往往要双膝跪地,前额触地,行三叩首之礼。在行礼之后,晚辈往往能够得到压岁钱作为回礼。时代变迁,虽然如今这个习俗慢慢被人们所淡化了,但在农村地区,叩首礼还是很流行的。这里没有特别重视拜年的顺序,比如什么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大年初几后才能去拜谁谁谁,这些繁琐的约束实际上并不存在。总的来说,比起其他的边边框框,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

明光市的过年饮食余味无穷。坐落于淮河河畔,附近又错落着女山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这里的水产很丰富,过年的鱼类,螃蟹是必不可少的。钓鱼的人们扛着鱼竿满载而归,鲜美的草鱼,或是细嫩的黑鱼,总有一款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味蕾。新年并不是螃蟹最肥美的时节,但是本地特产女山湖大闸蟹依旧是年夜饭中的“扛把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对着金灿灿蟹黄与白嫩嫩的蟹膏大快朵颐,螃蟹的甲壳堆积成山,累在餐桌上,这是我对于春节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作为南方中的北方,北方中的南方,这里过年的主食既有米饭,也有饺子包子等面食,以供不同口味的人挑选。元宵节的选择因人而异,元宵或是汤圆都有一席之地。对远离家乡的youzi来说最美味的莫过于奶奶包的饺子了,以至于吃不到饺子,就会觉得过年少了些什么,这更是游子对于家乡最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怀,一种寄托。

对于年味的寻访,本次采访到了四个人。

第一位受访者:“小时候,村里面条件不是太好,小朋友的玩具很少,我们就把平时每家的扫帚用秃后,不能再用的,都收集在一个地方。等到过年的时候,或是元宵节,小朋友们就会聚集在田野之中,一起把那些扫帚点燃。大家一起将燃着火焰的扫帚扔向天空,就像是现在的烟火一样,它们在黑夜中舞动着,闪烁着火花。小孩子们都高兴地手舞足蹈,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对于年味的回忆,她说道:“那肯定是饺子了。家家户户包饺子!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就挨个亲戚去拜年,那是真的去拜年!过去压岁钱还不是太流行,但是这种给长辈拜年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年味比较比较浓的事情就是一起看春晚。那时候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我家有电视,于是隔壁的邻居好几家人,还有小孩子们就都聚集在我们一户人家院子里看电视。搬着板凳围成一圈,乡亲们一直看到深夜才走……”对于她来说,消失的年味是点扫帚这一独特的风俗的消失,我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无奈。但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习俗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以点烟花的形式继续存在着。还有一种遗憾就是邻里乡亲一起看春晚这一行为的消失,这随着电视的普及,乃是一种必然。如今高楼林立,如此纯粹的邻里关系也再难找到,唯有唏嘘。

第二位受访者:“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啊,过年的时候啊,总是非常高兴,喜欢放鞭炮,然后贴门对子,包饺子,砸圆子,蒸包子。一家大小老小都穿着新衣服上街去买东西,以前还看电视,看春晚!”当被问到年味最深的印象时,她回答说,炸圆子!肉圆子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直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炸圆子这一习俗。

第三位受访者回忆道:“过去,在一年之中,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有机会买两斤肉吃,哪像现在过年!当时一天只吃两顿饭,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租别人家的草房……”谈到过年,他说:“买点个肉,再烧烧家里中的青菜,这年啊,就过去了。”确实,过去的春节虽然保留了很多习俗,但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尝尝荤腥,就是过年最大的消遣了。

第四位受访者回忆道:“买点粉丝,打点肉,这就算过年了。家里很少包饺子,因为包不起……过年过节,小孩子们早早就期盼着要买花衣裳,上街买小东西吃。”她眼里闪烁着:“如今大不相同了,现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过年这几天我都累得直不起腰!每天都包饺子,蒸包子,炸圆子,卤咸菜。”谈到消失的年味,她说,拜年的风气不再流行了。以前的拜年,那真的是邻里乡亲挨家挨户地拜年,整个村子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现在搬到城里住了,这种习俗慢慢就消失了。

经过寻访,我们团队对过去的年俗年味有了一些了解。在过去,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但年味的确是更加浓郁,尤其是整个村子挨家挨户拜年的行为,如今已很难再看到。如今,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对于春节的庆祝方式,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选择。春节深切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厚重地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集中展示了民风民俗的文化魅力。人们通过节日领悟春节丰富的人文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和强大魅力,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关键因素,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力的源泉。所以,传承年俗,我们更当切身去实践、传承、保护。

相关内容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嘉应学子三下乡:开展心理团辅课堂,让心沐浴在阳光下

(通讯员王于莹)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