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海水”里,灵动的蓝色如深海生物般缓缓舒展,底部的白色“海床”静静承载着这份奇幻。这并非童话场景,而是7月15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智启綦乡·化梦綦航”实践团带来的“蔚蓝海底”主题实验课堂,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当天,实践队员们带着烧杯、试剂与满腔热情,以“蔚蓝海底,化学中的奇幻海洋”为主题,为托管班的孩子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课堂上,队员们化身“科学向导”,用生动比喻讲解实验原理:“硫酸铜和硅酸钠相遇,会变成漂亮的蓝色沉淀,就像海里的珊瑚和鱼群;氧化钙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就是海底的沙子和岩石哦。”简单话语揭开化学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在奇妙联想中叩开科学之门。
图为队员为孩子们讲解“蔚蓝海底”实验 黎桂芳 摄
讲解结束后,队员们现场演示实验:蓝色沉淀在溶液中缓缓绽放,白色沉淀在底部逐渐堆积,孩子们眼中瞬间燃起好奇的光芒,跃跃欲试。在队员一对一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有的屏住呼吸控制粉末用量,有的睁大眼睛观察沉淀变化。当自己的玻璃瓶中浮现出独一无二的“海底世界”时,稚嫩的欢呼声响彻课堂。
图为孩子们亲手操作“蔚蓝海底”实验 黎桂芳 摄
“原来化学这么有趣,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个孩子举着自己的“海洋瓶”兴奋地说。这场实验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化学原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对科学的好奇种子,让“海洋保护”与“科学探索”的理念在欢声笑语中萌芽。
图为孩子们“蔚蓝海底”实验成果 黎桂芳 摄
一直以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智启綦乡·化梦綦航”实践团坚持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儿童友好的科普实践,用实验点亮童心,以陪伴赋能成长。此次“蔚蓝海底”实验,是团队以“小实验”激发“大兴趣”的有益探索,也是“知行合一、服务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团队还将持续推出更多融合美育、科学与公益的实验课堂,为乡村儿童搭建通向科学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