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小队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工坊,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体验、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茶染技艺传承现状,为非遗活化与乡村发展献策。
本次实践以“挖掘茶染价值,赋能茶乡振兴”为核心,聚焦日照市东港区特色非遗茶染技艺。“无失山房”作为当地茶染传承的重要阵地,藏着这项技艺的千年故事——从古代村民利用废弃茶叶染制衣物的生活智慧,到如今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茶染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承载着日照“茶乡”的历史记忆。
实践中,队员们先是跟随非遗传承人参观工坊,货架上错落摆放的茶染桌旗、围巾,以深褐与浅黄交织出独特纹样,宛如将日照茶山的层叠光影印在了布料上。随后,大家亲手体验揉染工序:将白布浸入熬制好的茶染液,通过不同力道的揉搓,让布料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花纹。“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藏着对时间和力度的精准把控,这就是非遗的匠心。”一位队员在体验后说道。
访谈环节中,传承人坦言茶染当前面临“两重困境”:一方面,知晓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较少,存在“后继乏人”的隐忧;另一方面,受限于宣传渠道,作品多依赖熟客订购,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但他也强调,茶染对日照的意义非凡:“它让茶叶的价值从‘饮用’延伸到‘文创’,若能与乡村旅游结合,既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手艺,又能带动产品销售,为茶乡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此,队员们结合管理专业知识,提出“非遗+电商”“体验式研学”等建议,计划通过新媒体宣传扩大茶染影响力,设计符合年轻群体审美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非遗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要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小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跟踪茶染发展,用青春力量助力这项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光彩,让日照茶乡的故事因茶染而更动人。
当地村民也对实践活动给予肯定:“年轻人愿意来了解老手艺,还帮我们想办法推广,这让我们对茶染的未来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