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坡文化与萌娃创意相遇,会迸发怎样的火花?近日,杭州市玉泉社区热闹非凡,一场充满趣味与创意的“古桥解码-小小造桥师”活动在此开展,吸引众多3-8岁儿童与家长参与。在指导老师王丽燕老师的带领下,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木榫智承·光影传薪”实践队以苏东坡造桥为线索,带领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在沉浸式故事体验、趣味实践操作与深厚文化浸润中,解码古桥智慧,感受传统建筑与科学原理的独特魅力。
实践队与现场小朋友的合影
趣味开场・沉浸体验
活动伊始,实践队成员生动讲述了八百年前西湖边的故事:“一条大河挡住了两岸小朋友的相聚之路,小船夫摇船格外辛苦。” 随后,头戴 “东坡帽”、手持毛笔的 “苏东坡” 形象登场,用趣味口诀自我介绍后,抛出 “想知道苏爷爷怎么造桥吗” 的问题,展示六部桥老照片,并引出 “石头剪刀布” 的造桥妙招 —— 扎马步当 “石头桥墩”、手臂交叉作 “剪刀榫卯”、弯腰成 “布形拱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分组用身体搭建拱桥,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感受造桥原理。
“苏东坡”老师与孩子们的互动课堂
建造挑战・巧思迸发
最具挑战性的 “建造挑战” 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以家庭或小组为单位,运用木棍、雪糕棒、轻黏土等材料搭建桥梁,同时发挥奇思妙想,在桥体融入杭州地方文化元素。活动现场,小 “工程师” 们专注地设计、搭建、调试,团队协作解决各种问题,一座座造型独特、充满巧思的桥梁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小朋友们还运用木棍交叉摆出不同结构。
社区小朋友自信展示自己搭建的小桥
成果展示・收获满满
活动最后,“桥梁博览会” 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成果的舞台。小 “工程师” 们自豪地介绍自己的桥梁设计,分享建造过程中的心得与收获,现场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我们的桥叫‘彩虹桥’,因为它的颜色像彩虹,还装饰了云朵的图案!” 一位小朋友兴奋地介绍道。
实践队员与带着“小桥”的小朋友的合影
“孩子回家后一直念叨着造桥的知识,还说以后想当桥梁工程师呢!”一位家长笑着说。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感受科学与文化的魅力。据悉,该实践队后续还将推出更多相关活动,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者:陈雯韶 潘莉湘 李晗茜 图摄:王艺可 邱诗曼 董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