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齐宇宸)2025年4月27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70余名师生前往长沙博物馆,参观“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文物特展。此次展览由贵州跨省引入,首次在湖南集中呈现夜郎古国的考古成果与文化脉络,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历史对话。
夜郎古国作为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重要君长国,因《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的记载闻名,却因缺乏文字史料而始终笼罩迷雾。本次展览以贵州赫章可乐、威宁中水、普安铜鼓山三大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核心,通过200余件文物与图文资料,系统展示了夜郎文化的独特面貌。
赫章可乐遗址的“套头葬”习俗成为焦点,铜釜套头、足部覆釜的奇特葬仪,辅以铜柄铁剑等随葬品,揭示了古夜郎人的信仰体系与社会分层;威宁中水遗址的“鲵鱼形铜带钩”与“镂狮铜带钩”,既体现本土生态智慧,也映射出汉代丝绸之路对西南边陲的文化辐射;普安铜鼓山遗址的青铜铸造石范与“V形铜钺”,则展现了夜郎与百越文化的深度交融,印证其作为区域手工业与贸易枢纽的地位。
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跟随讲解员深入展品背后的历史语境,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夜郎古国的社会组织、族群互动与文化认同。王老师表示:“夜郎不仅是考古课题,更是理解西南夷多元文明的重要窗口。其葬俗、器物与贸易网络,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结构提供了鲜活案例。”
此次参观是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民族社会学》实践课程的重要环节。未来,师生还将结合展览内容,进一步深化对西南地区历史与社会的认知,体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伟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