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学生陈菲作为“政青春,惠社区”志愿活动的一员,担任岳龙社区党建专干助理,通过撰写会议记录、参与党建活动策划等实践,深入基层党建一线,用文字记录社区治理的脉搏,也在服务中领悟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
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会议记录的成长课
初次接触会议记录时,陈菲坦言“有些慌乱”。社区党建会议内容繁杂,涉及党员活动策划、党建与社区治理融合等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遗漏关键信息。通过观察社区前辈的工作方式,她逐渐掌握技巧:会前提前查阅资料、熟悉议题;会议中用符号标记重点,专注捕捉核心观点;会后逐字核对、分类整理,确保记录精准完整。“看似简单的记录,实则是基层决策的重要载体。”她在心得中写道。
严谨与活力:触摸基层党建的双重脉搏
在整理会议纪要的过程中,陈菲深刻体会到党建工作的双重特质——严谨性与创新性。一份关于“红色志愿服务”的讨论记录让她印象深刻:党员们围绕关爱孤寡老人的方案反复推敲细节,从服务频率到应急预案,每个环节都力求周密。而“党建文化长廊”的策划会议则展现了基层的创造力:通过图文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将党的理论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党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社区、服务民生的实践。”陈菲感慨道。
文字背后的重量:记录中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党建专干助理,陈菲的任务不仅是记录文字,更是传递责任。她提到,一次关于社区治理的会议中,党员们为优化垃圾分类流程争论至深夜,最终形成的方案直接影响了后续居民生活。“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关乎社区的发展方向。”她在心得中反思。这份工作不仅锻炼了她的文字能力与专注力,更让她意识到基层党建的深远意义:“我们书写的不仅是会议内容,更是社区未来的蓝图。”
未来展望:青春笔墨续写红色篇章
活动尾声,陈菲站在贴满党建活动照片的文化墙前,更加坚定了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心。“当我看到居民因‘红色志愿服务’展露笑容时,真切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社区负责人表示,像陈菲这样的青年志愿者为党建注入了新鲜视角,“他们用专业能力助力基层治理,也让红色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活力。”
据悉,“政青春,惠社区”项目将持续推进,吸引更多青年学子深入社区一线,以专业知识与实践热情书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让青春与党建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