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韵好风景,一品一村新画卷。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会“心‘星’相连,共筑新篇”乡村振兴促进团,赴重庆恒合土家乡五星村开展实践活动。
7月8日上午,在五星村综合治理专干姜邻的陪同下,促进团成员前往五星村土家族民俗馆开展调研活动。五星村历史悠久,土家族文化浓郁,2022年五星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拥有“冒水井大院”“余家大院”等一批传统土家吊脚楼古院落,是摆手舞、《哭嫁歌》等土家族歌舞传承基地;菜包豆腐乳、合渣、团馓等土家族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土家族奇特猪圈、千年石头古树等人文资源,使五星村成为了理想的避暑度假胜地。
姜邻从村情村貌、传统村落、服饰歌舞、传统民俗、特色美食、民族团结等六个方面,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土家族人民的民俗生态面貌。团队成员由此了解到西兰卡普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以及婚嫁殡葬的特有习俗,还深入探究了吊脚楼的榫卯艺术结构与建造。这里的历史不仅只珍藏于博物馆,更生动地体现在别具一格的吊脚楼建筑中,融入当地村民百姓的日常起居之中。
随后在五星村综合服务专干蒲云书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恒合土家族乡腹地,实地探访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冒水井大院。这座位于五星村3组的土木结构院落,始建于1949年,曾是当地乡绅余仲翘为其二姨太所建的宅邸。因其屋后石板上天然涌水,故得名“冒水井”。该院落座南朝北,窗上刻有雕花,两层楼加一底,形成典型的三合院格局。正房采用明五暗七间的布局,两侧厢房相辅相成,整体风貌保存较为完好。
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细致观察到,正房走廊的石栏板墙上仍残留着《朱子治家格言》的石刻。余氏家族作为地主阶层,通过这些石刻家训,传递了儒家的治家理念,生动反映了民国时期乡绅的思想文化。
冒水井大院是民国乡绅生活的物质载体,其建筑艺术、防御功能与家训文化浓缩了动荡时代的生存智慧。乡村传统民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经沧桑的传统民居,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乡村记忆与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民居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正逐渐消失。因此,加强乡村传统民居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等多种方式,推动乡村传统民居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持“文化兴农”的活动初心,持续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