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南水北调精神,了解库区移民生活现状,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月3日,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北国千城绿,心系南疆万缕情”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南阳市淅川县,开展了为期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7月3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开展移民群众生活现状调研活动。邹庄移民新村是淅川县众多移民安置点的典型代表,整齐排列的楼房、干净整洁的街道、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队员们分成若干小组,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通过访谈,队员们了解到,自搬迁到新村后,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产业发展方面,当地政府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种植软籽石榴、葡萄等经济作物,以及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许多村民的收入较搬迁前有了大幅提高。同时,村民们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产业扶持,提升乡村发展活力。通过与邹庄村民的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南水北调移民后邹庄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情况,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南水北调利民工程的重大意义,更直观地学习了“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伟大移民精神。
7月3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宋岗码头、丹江口水库等多个采集点,开展生态环境样本采集工作。在采集现场,队员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土壤、水源、植被样本的采集。他们利用专业工具,在不同区域、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本,详细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征;在丹江口水库及周边水域,按照规范流程采集水样,仔细测量水温、酸碱度等数据。对于植被样本,队员们不仅采集了不同种类植物的枝叶,还对其生长环境、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采集完成后,队员们将样本进行分类整理、妥善保存,并及时录入相关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做好准备。
7月3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踏入展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生动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以及淅川移民为工程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为了南水北调工程,淅川人民先后经历两次大规模移民搬迁,36万群众告别故土,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看着移民们在搬迁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的影像资料,队员们深受触动,深刻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背后蕴含的巨大牺牲与奉献。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从移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到搬迁后的幸福生活,从工程建设的艰辛不易到水源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每一个环节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样本采集,队员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验自身的知识水平,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