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匠心传承,手作流芳”实践队于7月7日召开第一次线上会议,共同探讨实践方向和具体安排。
会议伊始,队长朱姗姗首先介绍了实践队的成员构成及本次社会实践的核心主题——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她结合当前非遗文化面临的传播滞后、年轻群体认知不足等现状,阐述了实践活动的紧迫性与深远意义。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智慧结晶,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而青年学子有责任探索其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她强调,本次实践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创新融合和广泛宣传,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非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在此过程中提升队员的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
随后,队员们围绕“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翻译专业的同学提出,应重点采用访谈的方式,走访非遗传承人,真实记录技艺流程与传承故事,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策划拍摄展现非遗魅力的创意短视频、设计融合现代审美的海报,英语专业的同学则建议将非遗元素与当代设计、生活美学相结合,并通过线上线下沙龙等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互动体验。
在讨论过程中,队员们还就实践地点,实践方式、实践内容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划。
最终,实践队确定了以下五个实践地点:
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内展示了多种精美的扬州漆器,从上世纪70年代起,数十件扬州漆器精品被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见证了中国外交的历史。扬州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八怪”等名人书画,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
二、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风筝专业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风筝展品,全面体现了风筝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三、邯郸博物馆,(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博物馆收藏的磁州窑瓷器丰富多样,展示了磁州窑从北朝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菏泽木雕艺术博物馆(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菏泽木雕艺术博物馆内陈列着众多精美的木雕作品,包括动物、植物、花卉、飞鸟走兽、历史人物等,题材广泛,每件作品都体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巧妙构思。
五、宁晋县工笔画小镇(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宁晋县工笔画小镇是一个以工笔画为主题的特色文旅小镇。通过产业与艺术并行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制作到创作的转型,从产品到艺术的蜕变,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实践方式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 调研访谈:走访地方非遗手工艺品保护单位、传承人工作室,与非遗传承人深度交流,记录技艺流程、传承故事;发放面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问卷,了解对非遗的认知与需求 。
2. 实践体验:跟随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亲身参与制作,感受技艺精髓;结合现代创意,尝试对非遗作品进行创新设计、改良。
3. 宣传推广: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非遗调研过程、技艺展示、创新成果等内容;举办非遗手工艺品创意作品线下展览、体验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互动。
实践队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明确了每个成员的分工,例如朱姗姗,王圻安,李宝仪,宋双,赵子琪同学负责到实践地点进行非遗传承人采访、拍摄精美的手工艺品照片与制作过程视频,并详实记录技艺介绍与文化背景。赵子琪同学将牵头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系统化地在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哔站等青年聚集平台,以及小红书等生活方式平台进行内容投放与互动推广。要将实践过程中挖掘的传承人故事、记录的技艺流程、队员的亲身制作体验感悟,以及融合现代审美的创新设计成果,转化为短视频、图文报道、互动话题等形式,精准触达年轻群体,提升非遗的可见度与吸引力。其他同学则负责在学校、社区等地组织非遗手工艺品宣讲与小型体验活动,直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
会议最后,队长朱姗姗总结了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与共识,并进一步向队员们阐明了具体要求。她着重指出,队员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投入实践,积极完成各自分工任务,在深度参与非遗调研、体验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与持续成长。同时,她要求全体队员以切实行动履行青春担当,致力于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路径,为守护文化根脉、焕发非遗时代活力贡献青年力量。队员们对此表示积极响应,并做出郑重承诺。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匠心传承,手作流芳”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启动,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队成员共同承诺,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将秉持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深入基层,虚心学习,勇于创新,积极传播,努力探索非遗手工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与融合创新之路,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根脉,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