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湘大化工寻踪草冲 花猪文脉古韵新彰

来源:湘潭大学 吴佳洁 符奕婷 班慧 胡晓琴 阅读:57 复制标题和网址

指导老师:夏妮,化工学院通讯员:吴佳洁、符奕婷、班慧、胡晓琴

71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宁乡市西部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政府人员带领下深入宁乡市流沙河镇草冲村,探访中国“四大名猪”之一——宁乡花猪。通过走访养殖大户、参观党群服务基地等方式,了解宁乡花猪的养殖历史和文化价值,推动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与传承。

图为化工学院团队于流沙河镇政府前合照

宁乡花猪古称草冲猪,以强生存力、不择饲料、肉质鲜嫩闻名。在草冲村党群服务基地,村支书热情地向团队成员讲解宁乡土花猪的“前世今生”。草冲村自明代起便有“家家饲豚,户户育种”的传统,明代正德皇帝南巡时曾赐名“流沙河贡猪”。作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宁乡花猪肉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登上国宴餐桌。其声名经代代口传,引得安化、娄底等地农户翻山越岭来购。草冲村素有“人会读书,亦擅养猪”之誉——昔年村民以养猪为生计,供子女求学,育才与育猪的智慧在此交织传承。

图为村支书为团队讲解

宁乡花猪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品种多样。“乌头黑尾银项圈”、“三头六分”,是宁乡花猪经千年自然选择与人工选育的结果。传承团来到花猪养殖协会副会长、养殖大户李伯家,李伯指着猪舍中不同头型的花猪向团队成员介绍,“狮子头雄壮威严,福字头圆润饱满,阉鸡头清秀灵动——这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更是地方文化认同的具象符号。”

图为宁乡花猪

从“草冲猪”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宁乡花猪身份的转变见证了传统养殖的现代化转型:上世纪草冲村单户年均存栏量不足5头,如今规模化养殖场已实现存栏量超500头的突破;借助高校科研,基因测序保纯品种,生态养殖提升存活率,“花猪+文旅”模式让千年养殖文化焕发生机。

图为三下乡团队与养殖户访谈

宁乡花猪从传统畜养到科技赋能的转型,印证了“以文促产、以产兴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作为潇湘饮食文化载体,正以现代化表达续写千年文脉新章。

相关内容

湘大化工寻踪草冲 花猪文脉古韵新彰

指导老师:夏妮,化工学院通讯员:吴佳洁、符奕婷、班慧、胡晓琴7月1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宁乡市西部中华文化传承团”在政府人员带领下深入宁乡市流沙河镇草冲村,探访中...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三下乡”:走进沙田包子非遗体验馆》

“发酵面食是有生命力的”,沙田包子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吴达求说。为沉浸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8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宁乡西部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沙田包子非遗技术...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三下乡”:揭秘沙田包子千年非遗传承密码》

“沙田包子,形似福袋,皎若白雪,内藏乾坤”。作为声名远扬的非遗瑰宝,沙田包子缘何能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6月28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宁乡西部中...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