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为深入了解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现状,绿驰未来团队精心策划并组织三支调研小队,兵分多路对十堰市多个充电站点展开实地调研。本次调研聚焦充电桩技术参数、用户使用体验、站点运营特点等核心内容,力求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优化提供详实数据与可行建议。
当日下午,三支小队同步行动,各展所长。第一小队由郑博文带队,成员包括曾家豪、雷豪和孙琦越。雷豪负责拍摄,孙琦越记录行程,郑博文与曾家豪主导实践活动。他们先后走访5个国家电网充电站点,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南路东风商用车公司销售总部充电站,到国网十堰市林荫大道充电站,每到一处,队员们都向运维人员详细说明调研目的,随后分工协作,认真观察记录充电桩数量、型号、使用率、现场环境等信息。在充电高峰时段,队长郑博文还积极邀请正在充电的车主进行访谈,了解用户对充电速度、费用支付的看法。
第二小队由刘力铭、周万丰和刘凯彬组成,其中周万丰和刘力铭负责实践与拍摄,刘凯彬负责行程记录。下午3点40分,小队抵达十堰市六堰人民广场充电站,对站内充电桩电力价格、充电功率等参数展开详尽调查。在后续走访的老虎沟康芪药业充电站、张湾区紫霄大道中石化加油站充电桩、京桥花园充电站以及茅箭区北京路博物馆停车场充电站中,发现部分站点存在充电桩数量不足、操作面板反应迟钝等问题。队员周万丰还与新能源汽车司机交流,获取车辆续航、充电速度等性能数据,为调研增添丰富的用户端信息。
第三小队在队长刘文博带领下,同样收获颇丰。15点16分,小队抵达炉子沟充电桩(国家电网),成员迅速分工,记录组将充电桩IP54防护等级、60kW额定功率等参数录入表格,拍摄组多角度记录设备外观与周边环境。随后,小队转战炉子沟充电桩(中石化)、艾特汽车充电桩、特来电汽车充电桩以及镜潭国家电网充电站,不仅采集到各站点充电桩的技术参数,还在与车主和司机的交流中,深入了解到用户在选择充电桩时对性价比的高度关注,以及充电桩场地停车政策、冬季充电时长变化、热门新能源汽车品牌和价位等市场信息。 此次调研活动,绿驰未来团队三支小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困难,共走访十五余个充电站点,收集到大量关于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一手资料。后续,团队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深入分析,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以实际行动助力新能源交通生态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