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碧浪护河青,金堤守黄魂”志愿服务队的“河小青”们走进辛集乡赵庄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黄河文化宣讲课在此展开,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母亲河的窗口。
课堂上,志愿者们化身“黄河文化使者”,用精心制作的PPT串联起黄河的故事。从青藏高原的源头到入海口的湿地,他们生动讲解黄河流域的地理风貌;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到齐鲁大地的秧歌,图文并茂地展现沿岸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古老手工艺。讲解《将进酒》《黄河颂》等经典诗词时,志愿者们结合历史背景解读“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与“保卫黄河”的激昂,让孩子们在朗朗吟诵中体会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精神象征意义。
实践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水质净化小实验”中,志愿者指导孩子们用活性炭、滤棉等材料动手操作,看着浑浊的水样逐渐变得清澈,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我们家乡的小河也能这样变干净吗?”在手工制作环节,志愿者带来牛皮纸、颜料等材料,讲解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起源——从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到马家窑的漩涡纹罐,孩子们边听边创作,用彩笔在自制的“陶罐”上画出奔腾的黄河浪涛、岸边的芦苇丛,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作品里,藏着对黄河文化的初步领悟。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陶罐”围在志愿者身边,分享自己学到的黄河知识。“原来黄河不仅是一条河,还是我们的文化根脉。”一位同学的话道出了大家的收获。此次活动不仅为乡村校园注入了文化活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黄河文化、守护生态环境的种子,让母亲河的故事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