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玛纳斯县御景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来阵阵欢笑声——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玛纳斯县团委、御景苑社区及厦门大学“石榴籽·昌吉行”实践队,正式启动“红领巾小课堂”暑期反诈教育项目。这场融合本土文化浸润、反诈自护教育与民族团结主题的创新课堂,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热情参与,以“高校智力+地方资源”的协同模式,为基层暑期反诈教育探索出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一、多维联动:30分钟高效筹备筑牢活动根基
清晨9时,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玛纳斯县基层服务践行团实践队员们从石河子大学东区整装出发,50分钟车程后抵达御景苑社区。与社区、县团委工作人员对接后,三方围绕课堂流程、物资筹备及安全保障展开“倒计时”筹备:社区精准提供青少年年龄分布与兴趣图谱,为课程定制化设计提供依据;县团委重点部署活动安全预案与纪律规范;实践队则细化课程时间分配、互动礼品配置等执行环节。30分钟内,从场地布置到应急方案全部就绪,“校地联动”的高效协作成为活动首个亮点。
“我们提前了解到参与孩子中8-12岁占比达70%,所以在反诈骗环节特别选用动画短片和情景问答,确保内容符合认知水平。”实践队队长杨庆萱介绍,这种“需求导向型”筹备模式,让后续课堂互动参与率提升40%。
二、开班仪式:四方发言凝聚反诈共识
10时30分,开班仪式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御景苑社区代表以“暑期加油站”为喻,强调反诈对孩子们的意义;石河子大学学生代表杨咪咪承诺以“专业知识+趣味表达”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小学生代表用“想和哥哥姐姐学反诈新知识”的童言,点燃现场热烈氛围。
三、跨省联课:双校接力打造立体化知识矩阵
(一)本土安全课:从家乡认同到防护能力双提升
石河子大学实践队以“玛纳斯河畔的反诈课堂”为主题,进行教学展开与反诈情景实训,队员们以动画短片还原“游戏装备诈骗”“冒充亲友借钱”等场景,配合“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口诀”,实践队员杨咪咪利用网络案例讲解,孩子们争相举手拆解诈骗套路;接下来实践团成员们还进行了实战化测评——收到中奖信息该怎么办?该情景提问引发抢答热潮,实践队以安全荧光笔、知识手册作为奖励,将“安全第一”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学习体验。
(二)厦大联动课:从海滨高校到民族文化的跨界反诈之旅
两校学子运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方式接力进行反诈宣传,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地区的特色,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反诈的重要性,石大与厦大同学联手共同绘制了一幅具有新疆与厦门特色的反诈画卷。
(三)创新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反诈重要性
活动现场发放的《青少年反诈知识需求清单》显示,92%的同学期待后续课程持续开展。实践队据此规划“1+N”课程体系(1堂主课+N项延伸活动),将在后续10天内推“反诈科普”“财商启蒙小课堂”等进阶内容,帮助孩子们巩固学到的反诈知识。
四、实践回响:反诈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当我们共同把‘三不口诀’教给孩子们时,我们突然明白三下乡的意义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明火种的播撒。”实践队员们聚在一起感叹道。这场始于夏日的教育实践,正以校地联动的创新范式,为乡村振兴战略书写青春注脚。实践团成员们将吸取今天获得的经验,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将反诈知识传播,帮助更多人守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