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巢湖学院经法学院“数泽三河,法筑青屏”实践团前往肥西县三河镇,开展生态环保普法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以青春行动助力古镇生态环境保护。
7月2日上午,实践团抵达三河镇,便迅速搭建起调研 “桥梁”,采用 “定点 + 走访” 模式,深入挖掘古镇生态与居民环保认知情况。在小南河河畔人流密集处,实践团设立调研展台,分组行动,面向商户、游客、居民等群体,围绕公众环保法律认知、古镇生态现状、政策落实成效及改进建议展开细致调研 。 团队成员耐心引导群众填写问卷,主动开启交流之门。与一位负责清扫的环卫工人交谈时,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说:“以前河道边垃圾多,水臭得很,清扫起来又脏又累,有时刚扫完,转头又有人乱扔。这几年治理后,河水清了,大家素质也跟着提高,乱扔垃圾的少了,我们清扫压力小多了,看着干净的河道,心里也舒坦!”这番话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环境改善对基层工作者的直接影响。

与经营多年杂货店的商户交流时,老板感慨道:“我在这开店好多年咯,以前小南河那水原本是死水,又脏又臭,人都绕着走。这几年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清了,游客也扎堆来,生意也跟着变好!知道是靠环保政策和法律在护航,其实打心底里支持!”

来自外地的游客群体,也成为调研重要对象。一对年轻游客分享:“我们是被小南河美景吸引来的,这生态保护好了,古镇才有灵魂。”来自合肥的游客王女士说:“我是第一次来三河镇,小南河的景色很美”听说是经过治理才变好的,觉得当地在生态保护上做得不错,希望能一直保持。 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每一份反馈,让 “民意” 成为后续行动的 “指南针”,为普法与调研报告积累鲜活素材,努力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推动生态保护的动力 。

次日, 为深入了解三河镇环保法治实践举措与成效,实践团走访当地司法所。司法所韩所长向实践团介绍,司法所定期开展普法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向居民普及《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通过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综合治理中心,针对性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韩所长着重以小南河治理为例,详细讲述政府实行河长制,推进雨污分流、河道清淤等工程,让原本水质恶劣的死水河道,逐步改善为如今的清澈水流,成为古镇旅游亮点。“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小南河的转变就是生动案例,法治为生态保护筑牢了屏障。” 韩所长说道。现在小南河成了游客打卡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记录,深入理解法治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
7月3日,实践团深入古镇社区化身 “环保法律传播者”,针对不同群体特点 “量身定制” 普法内容。面对老年居民,用方言结合生活案例,讲解垃圾分类、爱护河道的法律意义;向居民普及日常生活里的环保法律知识,结合古镇特色,阐释环保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在社区活动现场,互动热烈。一位参与活动的大爷听完后,拍着胸脯说:“现在明白啦,保护咱这古镇环境,就是保护咱的根!能让古镇一直热闹下去,我们肯定支持。” 实践团以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方式,让环保法律知识走进居民心中,营造出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 。
此次巢湖学院经法学院实践团的三河镇之行,通过问卷调研、司法所走访、社区普法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当地群众环保意识,为古镇生态环境保护注入青春力量。未来,巢湖学院经法学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实践,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贡献智慧,让青春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
(通讯员:刘雪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