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献身边关处,芳华护胡杨

来源:塔里木大学 方馨,郑小凡 王熙媛 阅读:22 复制标题和网址

导读:在巴尔鲁克山的风沙里,有一群身影接过了岁月的接力棒——孙龙珍民兵班。她们的名字,连着一位29岁烈士的热血:1969年,孙龙珍怀身孕勇护国土,将生命定格在边疆。如今,女民兵们踏着她的足迹巡逻界碑,以烙铁绘山河,用青春守疆土。从骆驼刺丛到无人机巡线,变的是守护方式,不变的是“热爱军垦、献身国防”的初心。这是传承,亦是续写。

 

采访对象:杨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孙龙珍民兵班班长

采访组:塔里木大学“边疆情 卫国志”宣讲团

采访时间:2025年7月12日

采访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

 

采访内容

1、采访组:杨班长,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加入孙龙珍民兵班?

杨月:我从小就听着孙龙珍烈士的故事长大,特别敬佩她。一直希望能像她一样,为祖国守好边疆,所以有机会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民兵班。

2、采访组:您能先给我们讲讲孙龙珍民兵班的成立背景和意义吗?

杨月:孙龙珍民兵班是为了纪念孙龙珍烈士而成立的。1969年6月10日,孙龙珍烈士为保卫祖国领土,在与入侵苏军的斗争中,怀着6个月身孕壮烈牺牲 。她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民兵班的成立就是为了传承她的精神,继续守护祖国的边境。

3、采访组:在日常工作中,孙龙珍烈士的精神是如何影响你们执行任务的?

杨月:孙龙珍烈士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在我们执行边境巡逻等任务时,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像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形,都会想起她的精神,就有了克服一切的勇气和动力 ,坚守好每一寸国土。

4、采访组:加入民兵班后,训练和执行任务一定很辛苦,有没有想过放弃?

答:训练和任务确实很艰苦,有时候巡逻一天下来,身体累得不行。但每当看到边境线上的界碑,想到孙龙珍烈士的付出,就觉得自己的辛苦根本不算什么,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5、采访组::我们了解到,现在咱们这有很多“00”后,那么“00后”成员在训练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劲头?

杨月:她们敢闯。比如学格斗时,会主动查技巧视频琢磨动作;练讲解时,还会拍短视频发在网上,把巡逻故事和烈士事迹结合着讲,年轻的活力让“守边”这件事更鲜活了。

6、采访组:有时候在巡逻时遇到暴雪或戈壁高温这样的极端天气,怎么保障任务和安全?

杨月:我们早有准备——冬天备着暖宝宝和防滑冰爪,夏天带足水和防晒装备,出发前会反复查天气。去年夏天巡逻遇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三米,我们手挽手跟着界碑坐标走,踩着前人踩出的浅痕慢慢挪,最后在天黑前安全归队。这种时候,谁都不会说“退”,因为知道身后是国土。

7、采访组:负重越野、战术演练强度不小,大家怎么坚持?有没有印象深的故事?

杨月:有个“00后”姑娘第一次练战术匍匐,手肘磨出血,却咬着牙爬完了全程。后来她跟我说,想起孙龙珍怀着孕还往前冲,自己这点疼算什么。现在我们训练后会围坐聊天,把“疼”变成互相打气的由头,疼过的地方,反而成了最有力量的印记。

8、采访组:你们平时住在营地,业余时间怎么相处?有没有暖心的小事?

杨月:我们常一起做饭,谁巡逻回来晚了,锅里肯定留着热汤。有次新成员想家哭了,老成员就带她去看界碑——“你看这碑上的字,孙龙珍烈士守在这,我们现在守在这,就像一家人守着一个家。”从那以后,她再没喊过苦。

9、采访组:既是民兵又是讲解员,两种身份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杨月:巡逻时是“守护者”,眼睛盯着界碑和地形,心里绷着安全的弦;讲解时是“传递者”,要把巡逻时的体会融进故事里——比如讲孙龙珍烈士“踏过骆驼刺巡逻”,我会告诉游客“那种扎进裤腿的疼,我们现在还能碰到”,这样大家才懂“坚守”不是空话。

10、采访组:这些年,孙龙珍民兵班在守护边疆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杨月:多年来,我们配合边防官兵完成了无数次巡逻执勤任务,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起边境异常情况,有效维护了边境的安全稳定。而且,我们还积极参与团场建设,在宣传国防知识、带动周边群众爱国戍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采访组:未来想怎么创新传承龙珍精神?

杨月:我们正试着把巡逻故事画成漫画,用烙画刻下巡逻路线,还计划开直播带网友“云巡边”。老一辈用脚丈量土地,我们可以用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热爱军垦、献身国防”的精神走得更远。、

12、对想加入的年轻人有什么话想说?

杨月:这里的日子确实苦,但每次看到界碑在夕阳下的影子,看到游客听完故事后红的眼眶,就知道值得。希望大家都可以坚定理想,追求目标,孙龙珍烈士用生命开了头,我们能用青春续下去,这是多幸运的事——你来,我们一起守。

 

结语:暮色漫过巴尔鲁克山时,界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极了孙龙珍民兵班巡逻时留下的足迹。从陈列馆里泛黄的照片,到营地里晾晒的作训服——孙龙珍的名字,早已不是一段尘封的往事。它是巡逻路上递来的半壶水,是讲解时忽然哽咽的声线,是“00后”民兵镜头里,界碑与晚霞重叠的模样。风掠过边疆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传递同一个答案:所谓不朽,从不是惊天动地的瞬间,而是有人把“守护”当成接力棒,一棒又一棒,传到了今天。山风会记得,那些迎着风沙前行的身影;山河会记得,那束从1969年亮起来的光,至今仍在照亮边关。

相关内容

献身边关处,芳华护胡杨

导读:在巴尔鲁克山的风沙里,有一群身影接过了岁月的接力棒——孙龙珍民兵班。她们的名字,连着一位29岁烈士的热血:1969年,孙龙珍怀身孕勇护国土,将生命定格在边疆。如...

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家国历史——塔里木大学“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采访纪实

2025年7月5日至10日起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开展实地走访。通过探访戍边民兵、对话非遗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家国历史——塔里木大学“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边疆之旅纪实

来源:“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自2025年7月5日起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开展实...

小白杨哨所陈列馆:触摸戍边岁月,感悟精神传承

7月12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走进位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脚下的小白杨哨所陈列馆。这座承载着戍边记忆...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