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奔赴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在“素染工坊”这片浸透了茶染古韵的非遗土壤上开启了实践旅程。前期我们埋首故纸,梳理茶染脉络,终以问卷与工坊探访为舟,决心溯流而上触摸这古老技艺的温热灵魂。踏入工坊,微涩茶香如凝固的时光,朱老师引领下,陈列架上茶染作品次第展开:围巾若月下薄雾,布包沉淀大地之色,茶染画作晕染山水方寸——分明是古法在当下呼吸的明证。朱老师目光拂过心血之作,语中却深含隐忧:“茶染之美,根植于文化沃土,但如何使其抽新枝于现代土壤,吸引年轻目光,正是我们日夜思虑的传承之困。”此语如石入心湖,我们深味青年参与,实为非遗活水长流之关键。
在朱老师悉心引导下,我们得以亲手触摸茶染的温热脉络。从甄选日照本土棉麻素布开始,指尖便触到了大地孕育的温厚。煮茶汤是门火候的艺术——朱老师强调水温需如蟹眼微沸,茶叶在滚水中舒展如舞,茶色渐深,香气氤氲升腾。素帛浸入浓酽茶汤,依循老师所授节奏翻动,如同进行一场与时间、温度的秘密对话。白醋点入固色,如魔法般令茶色瞬间咬合于纤维深处。展开染成之作,茶色晕染的层次、自然流淌的纹路,寸寸肌理皆低语着不可复制的匠心与天工。
然而,茶染之未来绝非仅靠手工温度便能熨平褶皱。朱老师坦言,传统工艺在当代面临市场认知狭窄与创新动能不足的双重屏障。这困境如冰水浇头,却更点燃了我们内心的责任感。在后续研讨中,我们尝试为活化茶染注入时代气息——借力短视频与直播东风,将染制过程化为可沉浸参与的视觉诗篇;探索将茶染古雅之美融入日常衣橱;更可结合日照丰厚的茶旅资源,开发深度体验研学路线,使游客在一浸一染中,完成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此行终了,当我凝望手中那块茶香犹在、亲手染就的方巾,其温润色泽与独特纹理,早已超越了作为一件染物的物质形态。它如一块沉甸甸的活体印章,在我心底烙下了青年对文化传承无可旁贷的确认。茶染这脉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不熄薪火,其未来的光芒与温度,正切切呼唤着年轻双手的接力传递。躬逢其盛,投身其中,与其说是幸运,莫如说是时代赋予吾辈青年不可推卸的文化天命——当素帛一次次浸入新煮的茶汤,茶染的古老灵魂亦在一次次淬炼中,悄然融入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