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社会实践团一行十余人,走进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的幽静院落。在这里,青年学子们怀揣求知之心,亲身体验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色彩对话——跟随茶染技艺传承人朱春莲老师,触摸古老染艺的脉络,探寻茶香如何在素布上沉淀为独特的印记。“茶染,非止技艺,更是与草木对话的古老语言。”朱老师立于染缸前,言语间充满对传统的敬意。她为实践团员们徐徐展开茶染的历史画卷——从《诗经》“绿衣黄裳”的草木初探,到《天工开物》中蓝靛“浸揉七遍”的繁复工序,茶染不仅承载着实用美学,更蕴含着东方“天人合一”的深邃哲思。实践团员们屏息凝神,目光追随着朱老师灵巧的双手。煮茶、浸布、氧化、固色……每一步都蕴含着自然的密码。当素白棉布浸入浓酽的红茶水,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期待。朱老师轻点媒染剂,布帛上瞬间晕染出由浅杏至深赭的层次,如同秋日层林。“每一次与茶、与布的相遇都独一无二,如同生命本身不可复制。”朱老师轻抚着刚出染缸的布片,温言诠释着茶染的生命哲学。布帛无言,草木含情。当青年学子的热忱与千年茶染在无失山房相遇,一场静默的文化接力已然开启。学子们双手浸染的不仅是一段布匹,更是在古老茶香与染艺交织的智慧中,将非遗传承的星火,借青春之力,引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