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李叔同<送别>的相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子涵 李华 阅读:100 复制标题和网址

从音乐的情感来看,歌曲整体歌词与所用的曲调都十分契合作者想要表达的“送别”的主题。歌词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作者从不同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刻画一个即将离别的场景。叙述好友将要远行,作为至交好友的二人从此将各奔东西,不知何时再见,于是送了好远来到了长亭外,“长亭”在古时候通常是一个栈道,用于旅人休憩或者是在为朋友送行时,长亭也就暗喻了两人要分别,古道边又是苍茫的寂寞,芳草一望无际,显出一片孤寂的景象,为送别打下烙印。短短10句里,几乎每一句都有一个中国古典“送别”的经典意象。这也许是其传唱久远的原因之一。

第一部分李叔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创作手段,让他的创作有着浓郁的抒情性质,并且有着很高的音乐性和艺术性。这个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可以说很富有艺术歌曲的初期特征了。像《送别》的第一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心旷神怡,给人一种平稳的、连贯的、延伸感觉,符合整个乐曲的美感。通过作者高度概括出来的乐思清晰地表达出来,塑造出整个曲子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乐曲中的细微之处,强调曲子的一些元素,并且赋予新的意境。

第二部分则从景物之中抽离出来,更多了形容了先生在送别时的内心感受。谈的是知音难寻,此刻挥别也没什么好送的,只能敬上浊酒一壶,完全的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这之后的节奏、力度也逐渐变化、人物的内心激动、矛盾加剧“一壶浊酒尽余欢”这句则是体现了先生内心的想法,与其为日后的寂寥感到忧心,不如痛快地在分别之时把酒言欢,将过去与友人的美好回忆珍藏于心,何必打扰了这美好的回忆。最后的“今宵别梦寒”,此一别不知几时能再相见,最后的最后,“寒”字一出,悲伤之感还是跃然纸上,终究也不能摆脱整首歌曲的悲伤基调。

《送别》歌曲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是一种人类的共性,每个人都会因为好友的分离而黯然神伤,而《送别》的艺术性体现在这首作品的哀而不伤,底蕴深沉而又淡雅,是一种经过世事风霜,看透人生百态的超然物外。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首作品很少有正面的描写,都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或者是通过某些相关意象去表达一些具有送别时特征的客观景物。

实话说,相较于作为一首歌曲存在,我更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一篇诗词,也就是说,词作者李叔同先生的词也为这首歌增添了一分韵味,一分风雅,堪称是送别届的“经典永流传”。

相关内容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嘉应学子三下乡:开展心理团辅课堂,让心沐浴在阳光下

(通讯员王于莹)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