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安财学子赴小岗,改革开放散光辉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郑智豪 李华 阅读:118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新青年大学生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了解祖国乡村的建设,深切感受祖国乡村振兴发展的状况,在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团委书记谢涛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1月8日,金融学院“艺途灵感”社会实践团队赴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

40年来,改革大潮奔涌浩荡,小岗人虽一度也有彷徨徘徊,却始终坚守改革初心,奋楫争流,与时代同进步。恰似一个缩影,又如一个隐喻,小岗四十载的变迁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写照,小岗的前进之路也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改革决定命运:从一声惊雷多点开花

“过去我们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烧的是柴草,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站在自家的农家乐外,看着熙来攘往的游客,75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感慨万千。

40年前,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让小岗村民缺乏生产积极性,“上工像绵羊,休息似倒墙,一年累到头,还是饿肚皮”。为了吃饱饭活下去,1978年的冬天,严金昌等18户农民凭借敢为人先的勇气秘密商议分田单干,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也定格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唯改革才有出路:从改革地标精神高地

40年来,小岗村受到过“发展太慢”的指责,甚至还有种种曲解。敢闯敢试的“大包干”精神是否过时?今天的小岗又有着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小岗是改革的精神高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包干精神仍然不过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认为,小岗“大包干”成功的背后是小岗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是党和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为民精神,这些构成了小岗精神的重要内涵。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小岗精神仍熠熠生辉,有着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强调,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已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从当年18位“大包干”带头人到今天小岗新18位致富带头人,两个“18”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是改革精神的传承与接力。

“40年前,父辈是被饥饿倒逼着变革,今天我们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空间,改革的步子迫切需要再快一点再大一点。时间不等人啊!”严余山一口气列了一串早已盘算好的计划:放大小岗品牌优势、增加村民分红、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智能农业……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于小岗是擦亮改革名片之机,更是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严金昌的家里,当年讨饭的花鼓如今成了吸引游客的物件,花鼓唱词也从“十年倒有九年荒,身背花鼓走四方”变成了今天“凤阳再不是旧模样,致富的道路宽又长”。

第一好书记:从“村民书记”到“人民朋友”

随后,队员们前往沈浩同志纪念馆。在纪念馆管理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展厅,包括馆名墙和沈浩生平事迹进行浏览。根据纪念馆管理员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六年来,沈浩一直借住在村西头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受到了小岗村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拥护。随后,实践队员在出馆后与一位当地中学生进行交流,中学生说出沈浩是位吃苦耐劳,牵挂群众,勇于奉献的人。

此外,在与小岗村人民的交流过程中,队员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沈浩同志的不易。其中一位唐爷爷说道:“沈浩书记当时对吃穿一点都不讲究,有时忙到吃饭时间,只要俺们招呼,他就在俺们家吃顿便饭。地摊上几块钱的棉鞋,几十的棉衣照样穿。”由此可见沈浩同志的精神不仅仅影响到了老爷爷那一辈,而且还影响到了新一代。

进入大包干纪念馆,按下历史“红手印”

四十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夜,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手印,实行分田包干到户,打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这是农村发展史上的一个浓墨重彩而厚重的烙印,也为广大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提供了蓝本。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队员们哼唱着歌谣进入了大包干纪念馆。纪念馆里呈现了小岗村的整个历史,它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除此之外,馆内还要许多时代气息特色浓厚的作品。借此机会,管理员向队员们介绍了一位老人——关有江。他是大包干十八位带头人之一,被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关有江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他曾经说过,小岗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为主,其中水稻是主要作物。大部分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一些措施:加强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现代化的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能更好展现红手印的成果。

相关内容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嘉应学子三下乡:开展心理团辅课堂,让心沐浴在阳光下

(通讯员王于莹)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